,钩索微隐”着称的大法官。

    蹇周辅,一个善于揣摩皇帝心思的人。他深知皇帝对王庭筠的调查结果心存疑虑,认为“疑未得实”,即未能查出真相。那么,真相究竟是什么?在蹇周辅看来,真相只有一个——那就是有人谋反。

    他一到徐州,便迅速投入到案件的审理中。当他得知王庭筠因调查此案而自杀时,心中更是一阵冷笑。这分明是皇帝已经为案子定了性——必须是“谋反”。

    于是,蹇周辅开始运用他擅长的手段,刑讯逼供,制造冤假错案。他要从那些无辜的百姓口中,逼出所谓的“真相”。在这场权力的游戏中,真相已经变得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如何迎合皇帝的心意,保住自己的乌纱帽。

    蹇周辅心中暗自盘算,此次调查案件,他只需将谋反之事坐实,便算是完成了皇命。至于谋反是否真有其事,会不会冤枉无辜,相较于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已然显得微不足道。

    简而言之,他早已先入为主,誓要揪出谋反者,否则,王庭筠的下场便是他的前车之鉴。

    在蹇周辅看来,真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让官家满意。因此,他抵达徐州后,工作效率异常之高,很快就将案件“查清”。他不仅查实了李逢确实图谋不轨,还深挖出了李逢背后的势力。

    那么,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何等大人物?蹇周辅在未到徐州之前,便已有了答案。他聪明绝顶,深知皇帝所期望的结果。

    谋反之事,绝非寻常百姓所能为,必有背景深厚的势力参与其中。若要定性为谋反,必须有背锅之人,这些人若是农民或乞丐,显然无法令人信服。因此,必须是大人物,而且级别要够高。

    那么,这个大人物究竟是谁?蹇周辅心中已有定数。他必须是皇亲国戚,更直白地说,必须是赵匡胤的后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皇帝的期待,才能让这个看似普通的谋反案,变得不那么普通。

    神宗皇帝对谋反一事如此敏感,实则是内心深处对赵匡胤后人的夺权之忧挥之不去。此案若未能牵涉到这些皇亲国戚,神宗皇帝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

    如今看来,神宗皇帝分明是要借这起谋反案大做文章,意图将赵匡胤的后人彻底打压。有了这样的目的,谋反者的身份很快便被一一揭开,河中府观察推官徐革、医官刘育、将作监主簿张靖、武进士郝士宣、进士李侗等人纷纷落网。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幕后主使也浮出水面,竟是赵匡胤的四世孙,秦王赵德芳的曾孙赵世居。这一发现无疑加剧了案件的复杂性,也让神宗皇帝的意图更加明显——他不仅要查办谋反者,更要借此机会铲除赵匡胤后人的势力,确保自己的皇位稳固无虞。

    随着调查的深入,一起足以震惊整个大宋朝堂的谋反案终于浮出水面,令朝野上下哗然。

    最终,首犯赵世居被判赐死,他的子孙虽然免去了死罪,但却难逃活罪,被无情地剥夺了皇族身份,严密地关押起来。赵世居的兄弟、侄子们也纷纷受到牵连,爵位被毫不留情地下降一级。

    而从犯刘育则遭受了凌迟处死的酷刑,另一从犯张靖也难逃厄运,被判腰斩。

    然而,赵世居真的谋反了吗?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神宗皇帝为何对此案如此追究?前面已经提及,蹇周辅办案完全是按照神宗皇帝的心思来的,显然,这是皇帝想要整治赵世居的手段。

    赵世居的父亲赵从贽,身为赵匡胤的孙子,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亦得哀荣。他留下了12个儿子和9个孙子,赵世居便是其中的第三子。如此显赫的家世,如今却落得如此下场,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赵从贽膝下子嗣众多,为何神宗皇帝的视线却偏偏锁定在了赵世居身上?这其中缘由,或许可以用一句俗语来概括——枪打出头鸟。

    在宋朝的宫廷之中,赵匡胤的子孙们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他们深知自己的身份是皇帝的威胁,也是皇帝防范的对象。因此,这些皇亲国戚们大多选择了明哲保身、低调行事,生怕一个不慎便落入皇帝的法眼,成为把柄。

    赵德芳的儿子南康郡公赵惟能、孙子南阳侯赵从贽,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老实本分,循规蹈矩,从不越雷池一步。对他们而言,皇帝赐予的封号和封地已是莫大的恩宠,哪里还敢奢求更多?

    赵从贽的三子赵世居却是个异类。根据蹇周辅的调查,赵世居性格不羁,喜好结交一些不寻常的人物,谈论军事机密,甚至怀揣着谶纬之书,探寻天文变异和朝廷得失。更为要命的是,在赵世居的藏书之中,竟发现了《星辰行度图》和《攻守图术》这样的禁书。

    《星辰行度图》乃是观察星相变化之作,这类书籍关乎国家政局的走向,历来只有官方才有权阅读。赵世居一个民间子弟,竟敢私自研习,这无疑是对皇权的挑衅。而宋朝明文规定,民间禁止拥有“天文图谶,邪教妖言”之书,违者斩无赦!至于兵书,同样是朝廷严令禁止的。

    至于妄议朝廷,更是任何朝代都不容之事。赵世居不仅在私下场合谈论朝廷得失,更将这些言论付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古今中外奇案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瓜乌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瓜乌龟并收藏古今中外奇案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