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此时,小童向他做了个手势示意靠近。心领神会的黄通判悄声吩咐手下们轻手轻脚地行动,以免惊动庙内之人。进入庙中后,他们发现横七竖八躺着七八个壮汉,中间竟赫然摆放着两具棺椁,如此散漫无状,即便真有人在此办丧事,也未免太过离谱。

    正当黄通判心中疑窦丛生时,小童附耳低语:“那天我见到的是十多具棺椁,如今只剩两具,恐怕是挖坟盗墓之流转移了赃物。”

    面对这一反常现象,黄通判深感事有蹊跷,这些人说不定就是江洋大盗也未可知。于是,他率领十多名衙役如猛虎下山般冲入庙中。那些壮汉见状,立即发出呼喝之声,纷纷抽出棍棒严阵以待。

    “就你们这群乌合之众,还想和老子较量?”为首的壮汉傲慢出言,随即挺身而出。此人一看便是练家子,身手矫健,黄通判带来的衙役与之缠斗良久,均无法占得上风。突然间,那壮汉发出了信号,只见另外四人迅速护起棺椁,驱车飞驰而去。

    黄通判正欲分派人马追击,却发现为首壮汉拔腿向相反方向狂奔。说时迟那时快,黄通判眼疾手快,随手抄起一块砖头精准掷出,将其打翻在地,成功活捉。而另一名贼人眼见形势不利,拼死滚下悬崖,侥幸逃脱。

    “可恶!”黄通判愤恨不已,只能暂且告别小童,押解着俘获的壮汉返回府衙。这场突如其来的交锋,虽然未能尽擒群匪,却也为揭开玉女失踪案的真相撕开了一道口子。

    就在这一瞬,府衙内突然爆发出震天的呼喝声。原来那向来抱病在身的府尹,此刻竟被人搀扶至公堂案前,正厉声下令对几名班头施以杖刑,责怪他们办事不力。

    黄通判见状实在无法坐视不理,他上前对府尹直言道:“如今正是用人之际,如此重手惩罚自家兄弟,何人还敢尽心竭力去办案?”然而府尹怒不可遏,愤然回应:“这些酒囊饭袋之辈有何用处?”

    面对府尹的暴躁与严苛,通判心中无奈,只好提及刚刚抓获的一名疑犯,声称其胆敢袭警行凶。府尹闻此言,急令将嫌犯押上大堂,未经审讯查明真相,便执意要对其施以一百杀威棍的酷刑。

    众衙役刚才遭受主官鞭笞,心中满是火气,当下棍棒齐下,因情绪失控,一时未能把握力度,竟然将那汉活活打死在了公堂之上。

    目睹这一切的黄通判看得真真切切,面对府尹草率决定、任意剥夺人命之举,他唯有无语凝噎,暗自感叹:严刑之下,焉能保全无辜?这样的酷吏如何能为百姓营造一个安全的社会环境呢?

    这日,黄通判一身便装混迹于市井之间,忽感背后有人轻轻推搡,转身一看,却是那个机灵的小童正目光炯炯地盯着他。“怎么了?难不成我脸上长字了不成?”黄通判笑着打趣。

    小童嬉皮笑脸回应:“您老脸上的字我不识得,我自己也认不得几个大字。”话音未落,他突然压低嗓门,在黄通判耳边轻声透露了两个重要消息。

    “此事属实吗?”原本对玉女失踪案一筹莫展的黄通判听闻后精神为之一振,眼中闪烁出兴奋之色。

    据小童所述,那几日前带着棺椁仓皇逃窜的可疑人物,近日又鬼鬼祟祟地出现在街头巷尾,特别在李员外府邸周边频繁活动,其行为异常,极有可能再次作案。

    黄通判询问小童对李员外的了解,小童毫不犹豫地答道:“李员外可是个乐善好施的大好人,最要紧的是,他家还有一位貌美如花、才情出众的女儿。”

    听到“女儿”二字,黄通判眼前一亮,仿佛拨云见日——困扰已久的盗匪终于露出了马脚,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确认信息无误后,黄通判果断掏出一些碎银子赏给小童,叮嘱他密切关注那些人的动向,一旦有异常情况务必立即报告。小童接过银两,满口答应,一场紧张而神秘的追踪与反追踪就此展开。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黄通判果断调动了一队府兵,在李员外府邸周围布下天罗地网般的严密防线,确保数十米内无一遗漏。随后,他换上一身教书先生的装扮,不动声色地踏入了李府,并向李员外坦诚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得知眼前之人正是本府通判,李员外顿时面露焦急之色,急促地诉说道:“这几日我心神不宁,总有种大祸临头的感觉,尤其担心唯一的女儿遭遇不测,恳请大人出手相助,保她平安!”

    “您放心,我这次来就是为了此事!”黄通判安抚着李员外的情绪,与他简短商议了几句,制定了周密计划,保证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李员外听罢,虽心中忐忑,但还是点头答应下来,决定让那美丽得犹如仙子的女儿在府中大院里悠然自得,刻意营造出毫无防备的假象,以诱使那些贼人掉入陷阱……

    夜幕深沉,黄通判精心安排了十数名衙役隐匿于小姐闺房四周,而自己则乔装成打更人,在庭院中悠然转悠,静待贼踪。

    临近三更之时,几声猫叫打破了寂静的夜色,紧接着几道黑影从墙头跃下,悄无声息地摸向小姐所在的秀楼。正当他们撬门而入之际,灯火骤然大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古今中外奇案录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南瓜乌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南瓜乌龟并收藏古今中外奇案录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