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凡能身居高位者,绝不会是什么纯粹意义上的道德君子,诸葛亮也不会例外,他虽然品行高洁,但也不可能不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考虑一些现实的问题。

    “可我风闻赵骥有意于关家小姐”,诸葛亮捻须说到,“不知可有此事?”

    马良答到:“二人之前确有交集,当时赵骥不过区区百石议曹而已,若非关家鼎力资助,他岂能武陵建功”。

    “不过今日非比往日,他二人又无媒聘婚约,赵骥就算另娶,关家又能说得出什么二话,何况关兴不也坐在家里就被授了中郎将之职了吗,赵骥也算对得起关家了”。

    诸葛亮思索片刻,说到:“大长秋许慈之女尚未出阁,许家乃是南阳望族,善郑氏学,据说其女貌美且贤”。

    “大长秋之女实为不舍良配”,马良是真心为赵骥高兴道,“哈哈,试问天下男子谁会不爱娇娃爱悍妇呢”。

    回到家中,马良请赵骥共进晚餐,马良还特意唤出妻子在旁服侍,她举止大方得体,依着马良喜好,将菜肴一一夹入马良碗中,还不时斟酒将杯子送到马良嘴边,夫妻之间甚为和睦。

    赵骥见马良夫妻相得益彰,羡慕道:“嫂嫂真是贤良”。

    “娶妻当娶贤”,马良笑道,“夫为妻纲,若是娶妻不贤,天天在家动手动刀子的,那还有甚趣味”。

    赵骥心中暗羡,封建社会还是有好处啊,马良的妻子简直是在把他当皇帝伺候。

    马良挥挥手,他妻子立即会意,知道是有话和赵骥说,起身行了一礼就翩翩退下。

    “之前我在武陵曾问不舍可愿择一名门之女为妻,不舍现今可能答我?”

    “啊?”

    马良边饮边说:“大长秋许慈南阳名士、家世渊源,他有一女,据说貌甚美,且性情贤良,吾弟可有意乎?”

    “这…多谢兄长美意,但我现在还不打算考虑娶亲”。

    “难道不舍还留恋关家小姐?”马良有些诧异,“关家虎女的威名在成都可是人尽皆知,你若娶她必定家宅不宁”。

    赵骥为难道:“我和关家小姐之间没什么,我只是觉得自己还年轻,不想太早娶妻”。

    马良看看门口,俯身低语道:“你我共过患难,交情非比寻常,为兄就直说了罢,关侯早亡,关家现在的家主是关兴,他太年轻,即便能得陛下青睐,也不可能骤居高位,能帮得了你什么”。

    “再说了,你知道关侯之前得罪过多少人,你如果当了关家的女婿,这些人会不会记恨你,大丈夫岂能因一女子而耽搁事业”。

    关羽在蜀汉政权内部的人缘极差,刘备就曾评价他“骄于士大夫”,就连最后得到的谥号都是壮谬的恶谥,名与实爽曰谬,也就是说关羽名不副实的意思。

    赵骥明白马良是好意,但来自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新时代的他,实在无法接受娶一个跟自己没谈过恋爱,甚至连面都没见过的女人,而且他也很难接受这种用女子作为政治筹码来交换利益的做法。

    赵骥坚定道:“多谢兄长好意,小弟还是那句话,我现在不打算娶妻”。

    马良长叹一声,止住话题,另说到:“成都美景甚多,不舍明日准备去何处游玩?”

    “我…”赵骥满脸尴尬,“我明日约了嫣儿”。

    马良:“……”

    次日,关嫣带着赵骥去到一家纸坊,这是家官营的作坊,专为皇宫和官府提供纸张,不过产量和质量都不高,所以不向民间供货。

    走进纸坊,赵骥很快就发现了制约汉末造纸的技术瓶颈,对关嫣讲到:“提取的纤维太粗糙了,纤维中的杂质也太多,所以纸张才会发黄、表面粗糙有帘纹,而且提取纤维的工序太多、太耗时间,以至于生产成本过高了”。

    关嫣不明白赵骥说的意思,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旁边一位正在筛取纤维的中年人却突然抬起头说到:“请尊下再细说说,你所谓的纤维是浆头的意思吗?”

    赵骥这才注意到这个中年人虽未戴冠,但身上却穿的是儒服,只不过他用绳子把宽大的衣袖高高束起,乍看之下不容易和普通的作坊工人区分开。

    赵骥好奇道:“阁下是谁?”

    “在下李譔(zhuan,四声),字钦仲,梓潼涪县人,现忝居中散大夫之职”。

    赵骥一听就愣住了,你一个士人没事在纸坊里干什么活?

    李譔见赵骥愣住,立即就猜到了他的想法,笑着解释说:“在下虽是儒生,却喜好技艺之事,近日闲来无事,对造纸术起了兴趣,所以就来官坊亲手一试,看看能否有所改益”。

    历史上的李譔是个多才多艺的人,据三国志记载,他除了精通经学外,还对“算术、卜数、医药、弓弩、机械之巧皆致思焉”。

    来自后世的赵骥自然懂得保护技术专利的道理,他不回答李譔的疑问,反问到:“不知先生这几日可有增益?”

    李譔不好意思道:“我也觉得是浆头…就是你说的纤维不纯的问题,但我还没找到对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骥行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赵不言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赵不言并收藏骥行三国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