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五千言》一改‘中庸’之意,反而变成了勃勃进取。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皆知善,訾不善矣……”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始万物之宗……”

    “上善如水。水善,利万物而有静……”

    “五色使人目明……难得之货使人之行方……”

    “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束而为一……”

    ……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善者不多,多者不善。……人之道,为而弗争。”郑直一口气将五千言背诵兼默写下来,然后放下狼毫,躬身对众人拱手“此乃在下六年研习所得,请。”

    白钺等人却早就被郑直的一手快书惊艳到了。从郑直提笔,到现在,不过半个时辰,可郑直已经写了五千余字,不但是标准的台阁体,还是如今最时兴的沈体。

    马中锡拿着一张郑直刚刚默写的文稿,鉴赏片刻后问“郑解元的字令在下叹为观止。只是这经文为何与俺看过的不同?”

    郑直向马中锡微微躬身“在下以为,目下俺们看到的《道德经》、《五千言》都是被后人篡改过的,乃是伪作。”

    众人互相看看,白钺作为今日七元会的召集人不能不开口“何以见得?”

    “按照传世版《道篇》在前《德篇》在后。可《道篇》所讲的是君子之道,地之道,而《德篇》讲的是圣人之道,天之道。晚辈以从道六年的心得,认为“德”是道的升华,“道”是德的根基。”郑直开始时也没在意这些旁枝末节,可是在多次要求杨儒复述《道德经》的时候,对方有几次却先背诵了《德篇》,一次两次之后,就引起了他的注意。这才晓得,杨儒看到的书中,不但《德篇》在前,《道篇》在后,而且两篇是写在一起的。这才设计了这么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这也是晚辈质疑《道德经》的起因。”

    中华礼仪之邦,历来讲究尊卑有序,天在上,地在下,所以众人对郑直的这个近乎敷衍的理由给予了认同。可据此就判断这《道德经》是伪作,又未免太过儿戏。

    “历来都说道门‘无为而治’,可无为不是啥都不做,袖手旁观。而是循大道真理,顺势而为。何为顺,保国、护民、敬祖、礼神即为顺。

    道门创立之初,就提出了‘保国’主张。如《太平经》卷四十八《三合相通诀第六十五》谓修道者当助国得天心。再比如卷九十一《拘校三古文法第百三十二》天乃与德君独厚,故为其制作,可以自安而保国者也。再如《老君音诵诫经》老君曰:吾汉安元年,以道授陵,立为系天师之位,佐国扶命……”郑直自然也晓得这个道理,接下来就将这几天搜罗来佐证他观点的典籍片段一口气说了出来。

    如同先射箭后画靶一般,道家典籍千千万,内里又分为各个流派,再加上《道德经》本身就彼此矛盾。郑直想要找到佐证,实在太过容易。他也没指望真的闹出什么动静,只是想证明,他只是没有时间来填词作诗,仅此而已。

章节目录

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叫你敢答应吗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叫你敢答应吗并收藏皇明土着大战穿越众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