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姜维看来,在这种时候孙权称帝是一件很离谱的事情。

    可当他回头看见诸葛亮脸上那副凝重的神色 ,他又停了下来,连诸葛亮都如此凝重,看来孙权是真有可能称帝的。

    其实马谡也不想说出孙权即将称帝之事,只是这时候他若不提前将此事告诉诸葛亮,让诸葛亮提前有个准备,日后孙权真的称帝了,诸葛亮会更麻烦。

    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无功退还汉中,而偏偏东吴难得雄起了一次,击败了曹休,孙权大模大样的称了帝,死后还得了一个谥号“大帝”,“则天法尧曰大”,孙权这一称帝,差点没有坑死诸葛亮!

    按说孙权称帝也是正常的,毕竟魏蜀两国都已经称了帝,他一直顶着一个大魏吴王的头衔也确实不太像话。

    可他登基的时候却说汉祚将终,人家蜀汉难道不是汉祚?

    本来蜀汉就对东吴背刺荆州和夷陵之战就憋了一肚子的火,是诸葛亮为了孙刘两家联盟,强行说服群臣,继续与吴国缔约,再结盟好。

    可如果这时候孙权称帝,诸葛亮的难度将呈几何性的增加。

    原因很简单,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方输了,为了继续保持孙刘两家的战略同盟,他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下孙权这个皇帝。

    可现在,北伐获得了初步的成功,陇右与凉州已经成了大汉所属,这时候孙权称帝,诸葛亮用什么理由来说服那些老臣?

    诸葛亮轻轻的叹了一口气:“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他要称帝,我早有预料,只是没想到会来的这么快。”

    马谡看着诸葛亮,也是心头泛酸,为了维持孙刘联盟,合力抗曹,诸葛亮付出了太多的心血,也太憋屈了,二将军关羽死在东吴手里,蜀汉精锐也是被东吴一把火烧了,诸葛亮扶保幼主,筚路蓝缕,好容易见到一点曙光,却又落进了一个大坑中。

    丞相何其难也!

    “丞相,要不孙权称帝,咱就不认就是了,江州有山川之险,以东吴鼠辈的尿性,怕这辈子都打不进来,只要咱们掌握了陇右和凉州,居高临下,中原可图!”

    姜维开口说道。

    可诸葛亮却只是摇了摇头,并没有说话,马谡却知道丞相究竟在担心什么。

    李严!

    这个名义上的托孤大臣,蜀汉政权的第二号人物,如今就是江州都督。

    任何一个政权都有权利之争,蜀汉这个小朝廷也不例外,别看诸葛亮军权相权一把抓,可不服气的人一直都有,现在李严就是其中一个。

    那么李严在这场与诸葛亮的权力斗争中都干了什么事呢?

    第一,上书要求将益州东边的几个郡单独划分成巴州,他来担任巴州刺史,而此时益州牧是诸葛亮,妥妥要分掉诸葛亮的权利。

    这个要求被诸葛亮拒绝了。

    可李严并不气馁,而是上了第二封奏疏,请诸葛亮加九锡,进爵为王!

    在三国那个时代,加九锡跟谋朝篡位基本上可以划个等号了。

    对于这个情况,诸葛亮很是郑重的给李严回了一封信。

    这封信里就表达了三个意思,第一,我不知道你是怎么会提出这个建议的,第二,我只是蒙先帝看中,才为国效力,其他的事我不愿也不会去想,第三,假使一天,咱们真的还于旧都,兴复了汉室,别说九锡,就算加十锡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李严再次失败。

    而这一次的失败,却让诸葛亮对他开始防范,不久之后,就让李严从江州去了汉中,江州都督的职务交给他儿子李丰担任。

    可这一次,两人的不和终于公开了,当时李严在汉中为骠骑将军留府统事,负责为北伐筹集粮草。

    那时候,诸葛亮刚击败司马懿,正要进军,是李严给诸葛亮去了一封信,说“因为天降大雨,粮草难以接济,希望您能就此收兵”。

    诸葛亮没有办法,只能撤军。

    可在诸葛亮撤军之后,李严又写了一封信给诸葛亮,“咦,你怎么回来了?”

    诸葛亮都懵了,搞不懂李严的骚操作。

    然后李严又玩了一出骚操作,跑到刘禅面前替诸葛亮说好话,说诸葛亮一定是在诱敌深入云云。

    他自以为地位崇高,也是先帝托孤重臣,诸葛亮不会也不敢将他怎么样。

    却没有想到他这样做已经触碰到了诸葛亮的逆鳞!

    有碍北伐者,皆可杀!

    诸葛亮也懒得管你李严是不是托孤大臣,直接拿出一把手的权威,将李严的罪证收集齐全,摆在了刘禅的面前,最终李严被贬为庶人!

    而如今,李严虽然还没有如同历史上一样,起了其他心思,可诸葛亮却依旧对他有了防备。

    就连马谡都能想到,一旦孙权称帝,即便诸葛亮有心继续维持孙刘联盟,迫不及待想要向上爬的李严也会高举为先帝报仇的大旗,聚集大批朝臣,到那时候,本就希望不大的蜀汉很有可能陷入内乱之中。

    而且李严投降是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我乃马幼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春山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春山远并收藏三国:我乃马幼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