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再次进去太原府的时候,城门口连个守卫的官兵也没有,进城以后看见虽然不像之前那样两极分化,但是也好不到哪里去,之前最起码一边繁荣一边是贫民窟,现在进来虽然没有出现右边全是贫民窟的迹象,只不过左边的繁荣景象也不见了。

    一路上并没有见有巡逻的官兵和锦衣卫,这个时候路过的一个百姓,我上前问道:“这位大叔,我看你们都急急忙忙往前面走,是要去干什么啊?”

    “几位是从外地逃难于此的吧!现在太原府也是捉襟见肘,我们现在是前往太原府,晋王府门前开善施粥,现在比以前还难咯,连饭都吃不上咯。”

    听见这句话我还挺奇怪的,明明东厂铲除了,怎么会比原来还惨了!我再没有多问,带着众人一起继续往前走。

    一直走到晋王府门口,看见成群结队的百姓拿着盆拿着碗排着两排长队在晋王府门口等着盛粥,而晋王府门口只有两口大大的锅,给每个人施粥。

    我们走到晋王府门口,两个官兵模样的人:“你们是干什么的?”

    “你进去告诉晋王,有老朋友来看他了,他应该就明白了。”

    门口官兵看我们的穿着也不像饥民,于是跑进王府去通报,时间不久,晋王朱求贵就和府里面的家将出来了,一看见我们,兴奋地走了过来,我笑道:“晋王,还记得我们吗?”

    “各位大人说的这是哪的话,你们可都是华阳王府的高人,在下又怎么会不知,朝廷圣旨已经来了,只用几天时间就铲除了魏忠贤,将大明两百多年的东厂彻底瓦解,小王怎么会不知道呢?快快请进。”

    我们十五人随朱求贵进了王府,王府里面空空荡荡的,我们走进来王府的正厅坐下,我问道:“王爷,这是怎么回事儿?王府的东西呢?怎么都不见了?”

    “你们来也看见了,现在全城的百姓能吃的粮食都很少,只有变卖了王府的东西,去附近的城买来粮食救济灾民了!”

    “怎么会这样?按理来说,东厂已经土崩瓦解了,百姓的日子应该会好过一点,我们来的时候去了保定府,比起之前都相对来说好了一些,你们这里怎么会这样?”

    “哎,在得知魏忠贤自尽以后,皇上下旨锦衣卫以及东林党开始清算东厂以及阉党,太原府的番子就先将太原府的百姓全部搜刮了一遍,并且一分银两也没留下,全部带走,导致百姓首先没有了银两,主要是自从魏忠贤死后,文臣集团在朝中重新获得了上风,皇上又听信他们的大量减少朝廷官员和大户人家的税收,转而增加到了普通老百姓和其他落后的地区,百姓本来就没有银两,也只能用粮食代替,这一举动其实已经激起了很多百姓的不满与愤怒,以前虽然东厂比较苛刻,但是绝大多数都是从官员和大户人家身上谋利,对普通百姓并没有增加,所以看似东厂铲除了,实则百姓过的比之前更难了!就连这太原府,之前被东厂囚禁的知府和知县被放出来以后,文官集团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现在都比我们王府生活好,可惜山高皇帝远,现在东厂铲除,皇上又听信文官集团的话,也没办法了!受苦的只能是百姓,本王也只有这一点能力了!”

    听见朱求贵说完之后,我也无奈的笑了,怪不得魏忠贤死后会加速大明朝的灭亡,原来百姓们受到比之前更大的苦,怪不得会有那么多暴乱的农民,哎,看来再给崇祯一次机会,他也挽救不了大明。

    我叹了口气对朱求贵说道:“现在太原府的粮食能支持多久?”

    “不好说啊,好多百姓现在家里都没有粮食,王府的存粮也不太多了!”

    “这样吧!我去想办法搞粮食,不然我觉得太原府的百姓也就暴动了!”

    “啊?大人真有办法。其实本王也一直担心太原府的百姓会暴乱,现在中原和西北等落后地区已经出现了大量的农民暴乱,这些地区的农民因为天灾人祸已经生活很困苦了,还要遭受朝廷的赋税所以不得不暴怒之下造反。现在张献忠在米脂十八寨起义以后,号称八大王,所带领的大西军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了,这太原府的百姓都是跟我朝夕相处过来的,本王一怕他们造反,而怕朝廷派兵镇压伤了他们,真是两难呀!”

    “放心吧,既然我来了,我就答应你,太原府的百姓不会饿死,而且也会越来越好的。”

    “敢问大人是华阳王府的哪位大人的后人,竟然有如此能力?”

    于海涛直接替我回答道:“这位就是现在的华阳王,所以他亲口说的话你完全可以相信。”

    没想到晋王听完以后直接跪了下来:“小王有眼不识泰山,没想到眼前这位竟然是鼎鼎大名的华阳王,太原府有救了,大明有救了!”

    我一把将他扶起来:“大明如今千疮百孔,想要救济简直比登天都难,我只能答应你,太原府的百姓我会帮忙。”

    “这就足够了!小王也只想不要太原府百姓也受苦这就够了!”

    就在这时一个家将跑了进来:“王爷,不好了,给百姓施舍的粥不够了,已经有人闹起来了,您快出去看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大明现代来回穿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关于十三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关于十三郎并收藏大明现代来回穿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