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闻言大惊不已,连忙问道:“魏将军?此事当真?”

    魏武行礼道:“启禀陛下!确有此事!但那些降兵乃是诈降,不得不杀!”

    刘协问道:“诈降?可有证据?”

    魏武沉声道:“启禀陛下,战场之上,瞬息万变,所谓证据往往难以捕捉。但臣深信,七万军士集体投降,不符合常理!必是逆贼袁绍的阴谋!”

    刘协看向曹操问道:“魏武杀降之事,司空可知晓?”曹操答道:“启禀陛下!臣知晓!臣以为魏将军所言在理!便同意其杀降!魏武之举乃是为了大汉!为了朝廷!不得已而为之!”

    孔融眉头紧锁,行礼道:“启禀陛下!大汉以仁治国,以孝治天下!魏武虽然战功卓着,但杀降之事,实有违孔子‘仁者爱人’之教。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七万降兵,即便有诈,也当以仁心待之,设法教化,而非一味杀戮。魏武此举,违背治国之策,更是有辱陛下英明之治。”

    百官听后,议论纷纷。许多官员纷纷赞同孔融的观点,认为魏武的做法过于残忍。甚至连荀彧也在其中!

    这倒是让魏武颇为意外。

    曹操见百官如此,不由轻轻一咳。

    众人瞬间鸦雀无声。

    刘协连忙看向曹操,和善地问道:“曹司空,你说这该如何啊?”

    曹操微微一笑道:“启禀陛下!臣以为魏武乃是武人出身,不像孔大夫乃是圣人世孙,博览群书,通晓古今,深得仁者之道!魏将军如此行事定然是圣人之书读的不多!不如让其回家抄写论语,了解圣人之道!至于特进之位就等彻底剿灭袁绍后,再说吧!”

    刘协闻言连连点头道:“司空所言甚是!孔大夫觉得如何?”

    孔融瞟了一眼魏武,扭头看向曹操,冷嘲道:“曹司空所言颇为在理,魏将军乃是昌平人,此处靠近边疆,苦寒之地,圣人之道难以传播。魏将军官拜度辽将军,如今却在都城之中,难免无所事事,待在家中多看看书也好!”

    魏武闻言心中深感不悦,然而朝堂之上,只能强忍着心中的不满。

    孔融虽然官职只有太中大夫,不善用人而且不懂兵法战术,却生性喜结宾客。不过能够上门的都是当今名士和通家子弟,其他身份的人连门都不配进。汉代尊儒术,孔融又身为圣人之后,许多官员和大族之人皆愿和他交往。

    这让曹操也有所顾忌,毕竟曹操夷灭边让一族,导致兖州“士林愤痛”,兔死狐悲,曾经拥戴曹操的名士陈宫与张邈联合吕布发动叛乱。曹操花了两年时间才彻底荡平这场叛乱。

    名士声望高,又结交或依附豪族,振臂一呼,地方豪族和人民往往归从,在力量不足够强大时,不能任意戕害名士。

    不过魏武知道这孔融早晚定被曹操所杀,何必和这种必死之人计较!

    魏武看向刘协行礼道:“启禀陛下,曹司空和孔大夫所言甚是!在下确实读的少!我定当勤学圣人之道,从而教化北方蛮夷!”

    刘协闻言连忙点头道:“好好好,魏将军这么说就好!魏将军征战沙场劳苦功高,马上就要入冬了,这段时间就好好在府上休息吧。”

    魏武行礼道:“臣!遵命!”

    ……

    退朝后,群臣纷纷退出大殿。这时曹操喊住魏武道:“云飞!留步!”魏武看向曹操行礼道:“司空!”

    曹操和蔼地来到魏武身旁,二人并肩而行:“云飞啊,今日之事切勿放在心上,善恶是非我自然清楚。但你也要理解,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相悖。像他这样的人在朝堂之上比比皆是,这种人只通文教不谙军政,高谈阔论只务虚名。

    表面上会吹捧我,但暗地里组织了一帮大臣老在朝堂上捣乱,偏偏他们口才都极好,往往说得天花乱坠,云里雾里,跑题千万里,搞得我很头疼啊。若杀之,只会白白落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名,这可是极不划算的啊。哈哈哈。”

    魏武微微一笑点头道:“司空所言甚是,孔大夫自觉智慧渊博,溢才命世,是大圣之后,是仲尼不死,天下豪俊皆不能及,可却连爵位都没有。

    在下出生卑微,祖上乃是走卒之辈。却和他同朝称臣,封为昌平侯,官拜度辽将军。孔大夫心中难免意不能平。”

    曹操哈哈大笑,然后拉住魏武的手道:“云飞无需自贬,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孔融无非就是出身好!但实际上能为朝廷排忧解难的人是云飞你啊!”

    魏武闻言心中一暖,叹息道:“多谢明公。”

    曹操看向远处缓缓说道:“宁负千古污,以换世间一片清。这句话写的好啊!云飞所写之赋,我很喜欢!我已经让人抄录下来收入集中,但不知云飞有没有为这赋起名?”

    “有感而发的小赋而已,言词粗劣,让明公见笑了。”

    “此赋乃是云飞之志啊!在我看来是直而不野,婉转附物!当有一名供后人传唱!”

    “这……也罢就叫《黄河赋》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穿越三国:从黄巾贼到征北将军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呆小妖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呆小妖并收藏穿越三国:从黄巾贼到征北将军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