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两人不善的眼神,朱瞳知道这两人又误会了。

    为了避免招来两个肌肉老头的合击,朱瞳只好拿出实例和数据分析。

    就拿江宁来说,若是放开夜禁,商业税收至少能涨好几倍。

    这还是保守的估计。

    如今江南承平,一些勋贵、官员和富商,他们赚钱的速度远比花钱的速度快。

    就拿曹震家来说,他生的好几个不争气的儿子,趁着他不在家天天到外面疯玩,又黄又赌,吃喝玩乐,怎么败家怎么来。

    还有一些妻妾,每天不是争相斗艳,花钱如流水。

    尽管如此,曹家库发的钱非但没减少,还越堆越多,最近还聘请了不少泥瓦匠在曹家大院扩建第二和第三库房。

    而其他勋贵富商们,尽管没有曹家有钱,但情况也同样如此。

    就比如现在,大量有钱人,以及混吃等死的功勋二代,大晚上出不了大门。

    老妇只能睡觉,不能买买买……

    少妇只能折腾夫君或者道具,不能买买买……

    老夫只能被老虎折腾,不能出去喝花酒,听小曲……

    少年只能被关在屋内噜噜噜串,不能去老父不喜欢去的风月场……

    总之,大明夜禁政策,不仅限制了百姓的生产活动,还严重限制了有钱人花钱的时间。

    如果放开夜禁,商业环境和氛围极好的江宁县,赋税增加量甚至不止两倍,而夜间的生产活动又能促进制造业的发展,可以说未来赋税的增长不可限量。

    而应天府和其它周边地区,虽然没有发达的制造业,风月场子也没有太大的特色,但耐不住距离近,男人们特色,仅凭风月场子的繁荣,以及带动相关的产业,也能让这些地区的赋税大幅增长。

    “曹!”朱元璋一拍汤和的大腿,叫道:“这些勋贵和官员这么有钱啊?!”

    汤和:“……”

    朱瞳刚才说了这么多,是想说明在江南地区放开夜禁,可不是想要说明官员勋贵们多有钱。

    对老朱关注的重点,汤和直接无语了。

    而朱瞳瞥了一眼汤和,阴阴笑道:“嘿嘿,其实不止官员和勋贵有钱呢,不少读书人都很有钱。”

    汤和被朱瞳的眼色一扫,顿时预感不妙。

    还没等他插话,老朱摆了摆手,好奇道:“哦?读书人怎么有钱了?”

    “老马头,你一看就是风月场子的老司机了,难道你就没发现,这些高消费的场所,最大的消费人群都是读书人?”朱瞳反问道。

    老朱眉头皱了一下,没有说话。

    汤和同样是沉默不语。

    朱瞳乘势追击道:“若是朝廷想要增加赋税,除了放开夜禁,也可以考虑对官员和读书人收税啊,这部分的赋税绝不会少于放开夜禁所增加的赋税。”

    “自古以来,所有朝廷都是盯着百姓的口袋,没有哪一个朝廷,盯着富人的口袋,这不是本末倒置的怪事吗?!”

    所有读书人像百姓一样,一起向朝廷纳税?!

    老朱和汤和像是听到极为离奇古怪的言论一般,一脸惊诧的看着朱瞳。

    起初,老朱确实是对个别勋贵和官员的口袋动了心思。

    但这只是极少数富到流油的人群,也是能让他稍动手段就能拿捏的群体。

    可读书人是什么?

    是大明的士大夫。

    是贵族阶级的根基。

    他们才是真正统治和影响政权的根基。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无论朝代如何变更,政权如何更替,政权的形成和巩固,从未脱离贵族阶级的影响。

    最多,只是换了一群人罢了。

    历史上,不乏要动贵族阶级根基的统治者,但都以失败告终。

    就拿《封神榜》的纣王来说。

    这位君主简直是集天下暴君一身,听信妖姬妲己之言,昏庸无道,残害忠良,迫害百姓,总之什么坏事都做尽,哪怕千刀万剐都死不足惜!

    事实上,与之相反!

    纣王天资聪慧,敏捷多才,身材高大,勇力过人,能言善辩。

    他继承王位之后,所做的功绩也非常大:

    一,废除了奴隶殉葬制,允许奴隶当官。

    二,征服东夷,免去了东夷对殷的祸患。

    三,殷人南下,开发沿海,带去了中原先进文化,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四,初步统一了华夏,殷纣王是统一华夏的第一人。

    五,促进了农业生产。

    这样一位能文能武,应该位列千古名君的君主却因为大刀阔斧进行改革翻了船。

    首先,他把公开抵制祭祀,削弱祭祀人员的权力。

    其次,他从中下层乃至奴隶群体中招纳人才,减少了贵族的依附。

    再次,他提高了妇女地位。

    这三样的改革,无论是从哪一方面来看,都是值得称赞的社会进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水打西瓜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水打西瓜并收藏明朝大贪官,我把朱元璋气炸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