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到第七位宋朝赵匡胤时,古代所有观看天幕的人就猜到天幕中必有后世子孙的评论。

    大宋朝的人是最为紧张的,尤其是帝王和史学家,他们有点怕了。

    没办法,大宋朝可没少被后世子孙骂。

    这不又来了,差点没让宋朝皇帝们集体归西。

    现代社会网友们开厮了:

    “烛光斧声,金匮之盟,这味好熟,弟弟砍哥哥,绝!”

    “纠正一下,此斧非彼斧。赵光义拿斧子砍赵匡胤是扯蛋,不可能的事。”

    “你又知道了,理由呢?”抬杠的来了。

    “你当古代皇宫制度是摆设吗?烛光斧声中的斧是一种祭祀用的器皿,怎么砍?”

    “卧槽!谁来科普一下古代祭祀用的器皿知识?”

    “不知道,关于赵光义杀兄篡位之说,也只是民间传说,没有实证。”

    “到底哪个才是真的?有谁能答疑解惑?”有网友问。

    “宋史太祖本纪上只简略的记载:癸丑夕,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殡于殿西阶。

    没有讲传位之事,又传出烛光斧声的故事,加上后面发生的事,质疑也正常。”

    “我们是不是忽略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

    “几个意思?讲清楚啊!”有网友急了,这算什么事?

    “嗯,先普及一下五代十国的储君标配:亲王+京尹一直是五代以来皇储的标配。

    赵光义就已经是开封尹+晋王,完全符合当时的皇储身份。”

    “不要告诉来自野史或小说,野史也有一定的可信度。”有网反驳道。

    “烛光斧声,还真与一本书有关,清朝【四库全书】中定位是小说。”

    “得了,四库全书引发的许多文字狱还少?乾隆下令编辑的,有多少可信度。”

    网友们:⊙▽⊙

    “续湘山野录,书中有烛光斧声的描述。”

    “这回又说不清了,不过照宋朝内廷制度,续湘山野录可信度不高。”

    “司马光上距太祖太宗不到百年其人又是谨严的历史学家,而且根据司马光和李焘等宋朝史学家证实:

    除皇帝和尚未出阁的皇子以外,按照宋代宫廷制度其他男子是不能夜宿宫廷的。

    因此太祖崩时唯有宋后在旁,太宗不在宫中。

    自不可能如僧文莹【续湘山野录】所言弑兄。”

    “哈,涨知识了,没想到会有这种冷知识。”

    网友们又互相调侃一阵,这波热度算是过去了。

    而宋朝帝王们可是五味杂陈,默默无语。

    沉寂了许久的双系统又活过来了:“叮,能量聚增,信仰值翻倍,商城增大并增加新品种,请主人查收。”

    武珊珊与林枫几乎同时收到双统提示,俩人几乎乐开了花。

    林枫:“下一个帝王,你认为该是谁?”

    “这个应当是朱元璋或朱棣,这没想好了。”武珊珊托着下巴说道。

    “一个有再造中华,光复燕云十六州,恢复汉服,礼仪,文化之功。

    一个五征漠北,收复北海,派郑和七下西洋之功。

    的确不好分高下,你却忘了隋文帝杨坚再次统一天下,汉文化复兴之功。”

    “你的意思,这三位帝王依照评判标准,还真难分出高下。”

    “其实,这三位原本都可以评为千古一帝,可惜了。”

    “你为什么这样认为?”武珊珊有些疑惑。

    “先说隋文帝,一个荒唐至极的举动与昏君无二。

    隋有义仓,粮食储备为唐朝提供了六十年的用量,可杨坚干了什么?”

    “卧槽!天下发生大灾,饥荒,他没有发粮赈灾而是带着百姓逃荒!”武珊珊说忍不住大笑。

    “此举于昏君又有何区别,所以杨坚成不了千古一帝。

    朱元璋不说其大杀功臣,有正当理由,可大兴贞洁牌坊,让女子缠足裹小脚,这算什么事?

    有过文字狱,禁海,更主要是挖龙脉,恢复殉葬制度,这是在开历史的倒车。

    挖龙脉毁的可是华夏气运,仅这一条成不了千古一帝。”

    武珊珊思考好一会儿,这才知道如何排第六,第五,第四排名。

    第二天武珊珊将剪辑视频上传,天幕又启动了。

    “盘点史上【十大帝王】:

    第六位:隋朝,隋文帝杨坚!

    戡乱定天下,华夏再统一。开皇之治,兴国安邦。

    隋文帝,杨坚:

    弘农郡华阴人,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普六茹。

    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

    隋朝开国皇帝,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时期的军事贵族。

    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忠死后,杨坚承袭父爵。

    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拜大司马,威望日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用户愤怒的狮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用户愤怒的狮子并收藏双系统通万界古人炸裂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