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想了想,还是把硬盘插了进去。

    只见硬盘插口上面的一排绿灯依次闪烁几秒之后,传出滴的一声。

    莫白等待了两分钟,还是没有其他的反应,正准备放弃拔出硬盘的时候,地下室内忽然传出一个有些颤抖的声音:

    “是谁在避难所入口处传输数据?这是航天材料的机密数据,是沈天洋教授吗?”

    莫白这才意识到,对方只有语音通话,并没有摄像头可以看到地下室的情形。

    想了想,莫白决定还是不能说出全部事情而是顺着对方的话题继续。

    “您好,我是要员撤离小队的吴警官的同事莫白,我们曾护送一位李博士来过这里,”

    “要员撤离小队?吴警官?我记起来了,是那位女警官对吧?”另外一个声音传来,语气中带着惊喜。

    “没错,吴警官这里还有一位固体燃料领域的宋林涛宋教授,因为无法正常撤离,需要安排到避难所,你们这里还有位置吗?”莫白决定假话真话掺一半说。

    “宋林涛,宋教授,好像有印象,”声音有些迟疑,不过很快另外一个声音响起:“我们也很想帮助你们,但是问题是,现在避难所的大门根本打开不了,即使我们从里面也打不开。”

    莫白的脑袋冒出了一百个问号?打不开?于是里面的声音开始解释。

    原来四惠地铁站下面的这个避难所是国防科工委下属的高级科研类避难所,编号203,严格意义上来说,它甚至不能说是避难所,而是一个专业分类的地下机密研究所。建造的目的是在遭遇大规模战争的情况下,保存一部分精英科学家并且可以让这些科学家继续研究特定的科学项目。

    而这种避难所的设计是为了在极端环境下保护里面的科学家,所以它的基础设定是,在启动后就会自动锁死全部进出口,只能在十年后才能打开,期间是无法离开避难所的。

    莫白这下呆住了,这个避难所进去之后居然要十年才能出来,什么鬼啊。

    李博士介绍了一下他们的避难所,这里面共有大约八十名不同的科学家,大多是来自机械,航空电子等方面的专家和学者,还有一个警卫排负责安保,避难所原本的设计是可以收容大约两百人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加上一百人左右的后勤和安保人员。但是实际情况是只来得及收容了八十人就被迫关闭了避难所,所以避难所内物资充足,现在他们已经在避难所呆了两年多,还有差不多八年才能离开避难所。

章节目录

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面包在漫步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面包在漫步并收藏我的末日避难所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