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池县,沧州,义昌军,这是刘仁恭的伤心地。

    诚然,他当年兵败是在魏博,但是被儿子囚禁是在清池。所以,这地方老汉是再也不想多住一天。刘仁恭于次日求见李枢密,表示愿回幽州居住,并愿以清池产业换幽州西南大安山一处风景秀丽的所在,为子孙基业,亦做养老之资。

    倒是刘守光的三弟刘守奇为元行钦收留,在帐下听用。

    刘家,彻底从卢龙的历史上揭过了这一页。

    生活,也终于翻开了新篇章。

    不论好的坏的,总要向前看。

    ……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

    送走了刘家车队,与梁军的对峙仍在继续。

    既然李枢密没有答允杨师厚的秘商,杨大帅自然也不会撤军,也不敢撤军。其时朱三还在贝州,就算是谈拢了杨某人就敢么?

    肯定也是不敢的。

    尽管梁军虎视眈眈,但是生产不能耽误,李枢密依旧以极大的热情组织起春耕工作。凡是未受梁军兵灾的地区,该怎样就怎样。李枢密本人得空也会出现在田间地头,督促着义昌的各级官吏不敢懈怠。

    哪怕义昌丢了一半,仅沧、景两地仍有数十万张嘴巴嗷嗷待哺,全靠幽州贴补是万万不能的。

    城中俘兵选出八千,优先重组了义昌牙军。就以刘守光当年的军号为名,长剑军,这是元行钦对老东家的缅怀与祭奠,亦是卢龙人的传承。

    很好,很好。

    继往才能开来嘛。

    李君操调任义昌巡抚使的命令已经下达。

    由枢密副使出任藩镇巡抚使,主管一镇民政,这又是开了藩镇治理的先河,也必将开启一个新的传统。

    春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些,是李枢密的工作。

    作为标准的职业武夫,郑守义的生活就比较简洁明快。

    巡逻,吃饭,休息。

    稀里糊涂被儿子蛊惑剃了个秃瓢,开始很不习惯,总觉着顶门过于凉爽,可有这么几日下来就觉出这里的好处了。

    省事。

    爽利。

    是真爽利。摆脱了不胜其烦的虱子,头皮如获新生。闲来无事,郑守义就总喜欢摸摸刚刚长出毛茬的秃瓢。

    看官们不要意外,不要跳脚。

    这里是大唐,这里是开放包容的大唐。

    是只要肯尽忠,胡儿也可以做高官的大唐。

    唐人自信,开放,豪迈,没有那么多稀奇古怪的坚持。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不存在的。束发只是一种习惯,一种惯性罢了。尤其对于最讲实际的武夫们来说,剃个秃瓢实在不是甚要命的大事,好用就行。

    即便大唐已经衰落,唐儿仍是这样自信、开放与豪迈的唐儿。

    纵然皇帝都已不在,但大唐,依旧屹立在这片土地之上,刻在人心里。

    至少在河北,在卢龙的治下如此。

    谁说无君便无国?

    幽燕军民已经在没有皇帝的大唐度过了数个寒暑,也没见天塌下来。

    大唐的战旗在清池城头高高飘扬。

    义昌的百姓轰轰烈烈搞春耕。

    梁军这边,准确地说,杨师厚杨大帅的日子就没有这么惬意了。

    他是三月二十一日回到的军中。

    在贝州数日,杨大帅是战战兢兢,一只雄鹰愣是做了一只小鹌鹑,提心吊胆地陪着梁帝出入,陪着梁帝校阅军将。攻克枣强,不能没个说法,梁帝赏赐了有功将校杜晖等一十一人,衙官宋彦等二十五人。

    鬼门关里走了一圈的杨师厚回到军中,就秘密派出亲儿子与心腹张彦往清池与李三交通,但是人一走他又后悔了。

    若李三这小畜生将这事一宣扬,自己会不会死?

    实在是慌中出错。

    这个真不是杨师厚杞人忧天。这次他见了老战友李思安,情况很不好。一个七尺大汉,腰也偻了,背也驼了,杨师厚就几次看到李思安被天子骂得跟灰孙子一样。有一次好像说他在相州,治镇无能,帑廪空竭?

    李思安是个勇将好吧,他能治个屁的地方啊。

    杨师厚揣测,天子恐怕是要找李思安的麻烦了。

    李思安有什么罪过?说起来也就是柏乡表现不好吧。可是,王景仁不过河,李思安怎么样?可是王景仁又是天子安排的……

    乱了乱了,全乱了。

    人已派出,覆水难收,杨师厚只能耐着性子等结果。

    好在李三这厮没有回话却也没有宣扬,而是把人悄悄给送回来了。

    嗯,这是甚个意思?

    杨大帅如今是心烦意乱,脑瓜子也不大好使。

    李周彝、袁象先两个还没事就往他这里跑,简直不胜其烦。李周彝这混蛋,做的好大事,这老小子收留了义昌叛将然后转手就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