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周公?

    郑守义有点晕。

    什么天命?

    什么周公?

    却听秦光弼道:“三郎何出此言?二郎所言在理,国赖长君。洵哥儿素无威信,如何担得重任?三郎袭位,名正言顺。”

    郑大帅不明白天命与周公,但是秦光弼这个表态就很明白。这老小子果然投了李老三。可是郑守义很纳闷,秦光弼怎么就丢下李洵不管,投了李老三呢?

    难道,大李子真有此意?

    李三郎没有接秦光弼的话,也无视了郑守义的迷茫,他斩钉截铁道:“我意已决。洵哥儿袭爵辽王,我为卢龙节度使。”向秦光弼道,“秦兄,河东新附,需大将坐镇。这些年秦兄为我镇付出良多,河东这副担子,请秦兄费心了。”

    秦光弼闻言,目光闪烁,最终一语未发,躬身领命。

    从李三的书房里出来,郑守义还在懵圈。

    不对呀。

    郑某人的事情还没谈怎么就结束了?

    光安排个老秦,那拉爷爷来是干什么呢?

    如果老秦跟李三早有勾结,怎么安排河东这事儿还要当着他老郑的面说?

    而且,就他观察,好像还真不是两个人做戏。

    那么就是之前没谈拢?

    那就更不对了。

    不是,把爷爷叫来,然后你俩有商有量的,就没老子什么事了?

    郑守义扯着秦光弼就想理论,但是话到嘴边又不好出口。

    怎么说?秦光弼毕竟是大李子的姻亲,再怎么论那是一家人。他郑某人此时跳出来,能说什么?

    问他秦将军跟李老三是怎么勾结的?

    还是开口要好处?

    这不是与虎谋皮么。

    郑守义只好含糊问道:“老秦?这,这是怎么回事?”

    看这黑厮做出一副憨直模样,秦光弼叹息一声道:“回去再说。”

    回军营是绝不可能,秦将军陪着郑守义返回了显忠坊。

    郑夫人已经得信儿老黑进城,听说直接进去子城,母大虫也不禁有些忧心。此时见了秦光弼陪着郑守义回来,快将满心忧虑收起,堆起笑容将人迎入,张罗将人支开,只留了秦、郑两个好说话。

    老黑越想越不是滋味。

    他也明白除非辽王亲口,否则他郑某人是没啥机会。若胡闹,除了搞得一地狗血让外人捡便宜,他老郑肯定是好处不多。

    但是,不对呀。

    事情不对呀!

    不论是李洵,还是他李老三,不是都该给自己这个封疆大吏许下好处,用心拉拢,才好坐稳江山的么?怎么这一入城,那小崽子躲在哪里不露头,李老三这态度也是一点都不诚恳。

    再深想一层,薛阿檀也不见,李承嗣没有影,就让老秦这么不咸不淡陪在这里,算怎么回事?

    屋内再无闲人,感觉被人轻视的郑大帅开始放炮:“这,这是怎么?”

    秦光弼神色复杂道:“方才不是说了么,李头伤情复发,挨到数日前……

    这部分听过了,郑二不想听他扯淡。抬手打断,郑守义把一颗大头就凑在秦光弼眼前一寸,恨不能贴上去,粗重的口气直喷的老秦上头。

    郑守义道:“秦哥儿,辽王让李三接位,你亲耳所闻么?”

    老黑这话挑拨的十分露骨,但秦光弼回答得十分肯定。

    “正是。”

    心里却想,那夜辽王忽然传令他几个老兄弟进子城,等他赶到时辽王已经含含糊糊说不清话了。其实最后说了什么,他们谁都没有听清,是李太公斩钉截铁地说,辽王嘱咐李老三承位。

    当时李洵就在现场,而且就在辽王榻前。

    李太公表了态,李洵没否认,大伙儿也就认下此事。

    只是这些秘辛秦光弼就不打算与这黑厮分享。

    郑大帅一句话没诈出自己想听的,就换个话题。“唉?李三说,说什么天命,周公,这是个甚意思?”

    “哼。早让你多读书。”秦光弼也顺坡下驴,仿佛忘了方才的这点纠结,解说道,“昔年商周之交,周武王灭商后短短数年身死,其子成王即位。

    当时天下未定,成王年幼,不能安定社稷。遂军政事皆决于周公,即武王之四弟。之后数年,周公辅政,封建诸侯,治礼做乐。安定天下后,周公还政于成王,而有周之八百年天下,遂成一段佳话。”

    秦光弼哔吧一顿讲,什么武王灭商,什么周公辅政,什么治礼做乐安定天下。怎奈何郑守义没这个背景知识,听着云山雾罩,怒道:“讲人话。”

    秦光弼作势叹道:“早跟你说,要多读书。”看老黑要怒,忙说,“李三是说,若天命在咱卢龙,我等若有幸能够扫平天下,则他愿做周公那般,辅助洵哥儿,功成身退。”

    什么周公什么功成身退,郑大帅绝不信地。但是秦光弼这么一解释,李三的这个打算郑守义感觉就全明白了。

    这笔账好算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