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诸恨恨一笑,抬手止住二子,说:“扫剌,你见过那安抚使么?”

    扫剌摇头:“不曾。”

    “好,你再走一趟柳城,带上你妹妹同去。”

    扫剌双眼一亮,道:“大人这是?”

    去诸恨恨道:“契丹残暴,不如投靠唐人。虽也要征丁缴纳贡赋,亦强过契丹许多。按唐人话说,两害相权取其轻。你去同他谈,若我部归服,看他有甚说法。回时将你妹妹留在那里,明白么?”

    扫剌为难道:“唐人肯受我部女儿么?”

    草原部族之间通婚联姻是惯例,而且胜者总要失败者贡献子女。但唐人十分奇怪,宁愿下嫁公主,也不愿收入草原子女。据说,是唐人不愿家族传承被外族沾染。可是这在草原人看来简直就是笑话,只要是自家种子,管他在哪块地里长呢。可是唐人掳去女子为奴为婢者有之,迎娶草原女子的将相有谁?

    去诸道:“哼。想要我奚人顺服,他总要拿出点诚意来。不论其他怎么谈,若他不肯接受你妹妹,我又如何信得过他。”说到这里,去诸都觉着自己有点下贱。狗日的唐人,爷爷把女儿送他,怎么好像是他吃亏了,还得爷爷求他,这他么有天理么。

    ……

    柳城外。

    旌旗蔽日,鼓角争鸣。

    山北安抚使大阅兵,邀各部酋长共赏。

    国朝以来,与西边不同,前有突厥,后有吐蕃、回鹘次第兴起,东北的胡儿其实一直不成气候。高丽那是占了地利,中原大军征讨不易,待其内乱,也就一股荡平了。至于渤海弄了个什么狗屁海东盛国,一来躲的远,再来开元天宝年间,唐朝跟吐蕃在西边死磕,实在也顾不上这边。奚人,契丹,以及其他各类杂胡,在山北小打小闹有之,趁唐人犯傻掏一把有之,又或者逼急了拼命一搏有之,但总体来说,也就是躲在唐人看不上的穷乡僻壤苟延残喘罢了。

    哪怕是安史之乱以后,西域、河西丢个干净,但是山北,一直都处在卢龙镇的威势之下,直到最近几十年风向变化。

    之前的卢龙节度使,都不大愿意参与中原乱战,但是李可举一个归化胡儿,不知怎么就特别喜欢瞎掺和塞内的破事,前后送了不少幽州精兵,然后就得从山北抽人。到了李匡威、李匡筹这哥俩更不堪,与河东几次争斗,又送不少人头,加上内乱,继续从山北抽调精锐南下,以至于柳城再无驻军,山北唐军愈发虚弱,终于镇不住场子,柳城亦被窃据。

    当然,品部屁股都没坐稳就被豹军灭了族,算是过把瘾就死的典范。

    因射日都到达,豹骑军三都六千余兵,加上卢龙军、柳城军、山北各砦及白狼戍兵、保定军即品部降军、燕城新募兵等,汇聚在柳城、燕城的唐军已逾万众。军容之胜,为十年之最。除去留守燕城的新募军大部、毅勇都一部,参加此次大阅兵的就超过九千。

    燕城新募军亦派了五百人来,使其知唐军之盛。

    山北营州本为诸族混居之地,只因唐军南归失了管束,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是也。如今猛虎归山,出手就杀了两只狐狸做娃样子,周边各部族大人、郎君,亲见唐军赫赫兵威不减当年,无不从灵魂深处勾出归顺之心。

    大唐,仍是那颗红太阳,高高在上,光芒万丈。

    阅兵仪式是李三郎一手导演。

    各部大人、大小郎君,陪同李大高立柳城南门,九千大军以数百人一个方阵,全甲自城下缓步通过,而后,面北立于南门外旷野。每过一营兵,李大即在城头带头高呼“大唐万胜”,城下军士亦回营“万胜”再三,声震寰宇,气冲霄汉。

    待九千大军面北立定,则由乞没率本部大小酋豪被俘者匍匐于地。李大一身华丽的黑漆红底明光铠,迈步走下高台,驰马立于场中,胸前两片掩心镜金光灿灿,熠熠生辉。使乞没亲吻马蹄,以示顺服。情状之震撼,更甚其他。

    须知近十数年来,契丹这只猴子在关外可是嚣张非常。且不说迭剌部之侵凌各部,品部得柳城,乌隗攻渤海,其咄咄逼人,恶行满贯,左近谁家不曾挨过刀,哪个没有出过血。如今一部灭,一部降,迭剌部还能蹦跶多久,老少牧民们都拭目以待。

    献俘后,安抚使复归城头,又使各部牧骑、勇士通过城下。

    右侧城上枪戈如林,左侧旷野九千虎贲侍立,胡儿们由中间通过,纷纷左顾右盼,竟有两股战战、逡巡不能行者。唐军将士见状,哄笑连连,坏了心肠的黑哥突发奇想,火上浇油,将手中长槊往地狠捣,口中爆喝一声“跪”。杀才们有样学样,人人鼓噪,以槊触地,骇得当面胡儿滚鞍下马,纳头就拜。

    城头观礼的各部豪酋亦骇得面无人色,齐齐跪倒,以面吻地。

    李大郎看看自家弟弟,对此安排非常满意。

    蛮夷,必先镇之以威,才能怀之以德。

    待诸胡拜毕,李大道:“圣人遣某安抚山北,欲使诸部无战乱饥馑。然各族人有多寡,力有强弱,各逐水草而居,即共处一地,争执再所难免。某不愿山北有欺凌,再有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