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无能,未毕能帮到将军什么,到军中怕是要给将军添麻烦了。还有一事说好,军务韩某不熟,若不能胜任,还请允我离去,以免误了将军大事,也坏了韩某性命。”为了一家老小的安危,韩梦殷无论如何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乱世浮萍,生死难料呐。

    二哥看不用下手绑人就请到这位韩公,总算完成了刘三的心愿,心中欢喜。主要那边酒局估计刚刚开始,黑哥还惦记着李三的好酒,大腿啪啪拍得作响,道:“善哉。李三,韩公这事你仔细安顿,俺去看看那边什么情况。”说罢起身,向韩梦殷做礼告别,留下刘三善后。

    ……

    武夫们最讲实惠,领了赏赐,再大碗酒、大块肉地吃下,气氛很是热烈。至于是否真正归心,还要再看,但至少面上对新来的同行还算友善。李崇武忙着四处走访,到处查勘,二哥则抓紧时间募足人手,开始练兵。怎么站桩,怎么操练,这些事务都有成例,不一一细表。

    过了元日,大概上元节前后,李大郎与豹骑军剩余人马总算陆续赶到。

    乾宁二年初的卢龙县城,正是前所未有的热闹。

    数千军士、上万头畜牲云集,顿时让一向平静的平州显得人声鼎沸。

    曾经的刺史府被辟做安抚使的将府,明亮的正堂里,是李大郎为首的主要军头,平州镇军副使于谦亦在其中。堂外则搭了棚子,点起火堆,吊着大锅咕嘟嘟冒泡,肉香酒香弥漫其间,围坐着各都各营的骨干小军头,队正以上基本都在。一干武夫你看我,我看你,脸上都洋溢着难以言喻的喜悦。

    李大郎端着酒碗,来在当中,务必让每个人都能看清听清,昂然道:“当初众兄弟随我投军时便有言在先,这一军非我李某一人之私产,乃我等共同之基业。后来每有新人加入,我总要讲此话再说一遍,不厌其烦。此非虚言,实为李某之真意也。功名利禄,共取之,荣华富贵,共享之。生者,不忘往者,贵者,亦不忘贱者。一句话,勿相负也。数载以来,某自忖未违此言,诸君亦不曾负我。豹军能有今日成就,诸君,共饮之。”

    最初在景城投军时,刘仁恭自身尚且难保,他们这些小弟过得什么日子可想而知。刘窟头苦心孤诣,重新拉起队伍,刚刚回到幽州,又被扔到安边城吃了几年西北风,之后寄人篱下辗转河东,如今歪歪扭扭回来,还捞了个平州落脚,别人不知此中辛酸,李大却是冷暖自知。秦光弼、张德等老弟兄闻言,亦感同身受,有点热泪盈眶的感觉。

    待众人皆拜饮,方又道:“借今日这酒,某还有话说。”见李大收敛笑意,众人亦皆肃容。“诸位告身某已取来,宴后自有人奉上,虽非大富贵,亦足慰亲朋。只是一路行来,有几多兄弟故去?张郎、秦郎,你等随我赴景城者今存几人?饮水思源,今宵我等高座,区区数匹绢几斛粮,又岂足告慰旧友在天之灵?

    从前我军颠沛流离,无处安身,许多事有心无力。今后,某要圈些田土作为军产,唤作‘荣军田’者,招募流民耕种,所获供养亡者家眷。诸君随我征战,不能流血又流泪,凡我袍泽,必不使一户饥馁。这一碗,敬往者。”说着一碗酒洒在地上,众将亦如是。

    二哥触景伤情,不禁想起死去不久的大哥,借着拿酒以袖掩面,偷偷擦去眼角的泪珠。悄悄瞧向堂中,张德、秦光弼或也想起了逝去的挚友,均是双眸含泪。

    “这第三碗酒,敬大王。”与众人又饮一碗。喝得有点草率。

    “这第四碗酒,敬刘帅。”李大端着酒碗却不急吃,形容古怪道,“若非刘帅抬爱,我不到河东、不遇大王,我豹军又哪有今日这般造化。来,敬刘帅。”

    草草饮罢,李大郎怪笑道:“哼,诸位可知某这告身写了什么?”看众人摇头,缓缓道,“豹骑军指挥使、山北安抚使,营州刺史。大王本意是我军镇守平州,俺也不知道刘帅跟大王讲了什么,告身下来一看,成了营州刺史。营州都知道吧,这是要某去草原做大可汗啊。”

    在座哪个糊涂?告身上没有平州刺史,那就是将来还可能派个平州刺史来?营州全在山北,只剩几个堡子,柳城都不知道还在不在,听说是被秃头蛮占了。连他妈治所都没了。而且平州卡着营州入塞的大门,若是操于人手,好比命根子被人攥着,要多危险有多危险。

    对刘窟头,弟兄们可不怎么信任呐。

    这就又到咱老黑出场的时候了。屠子哥一掌拍塌了案几,跳起来高叫:“直娘贼,俺说刘窟头这厮信不得。贼厮鸟。哼,有甚好说,爷爷到了平州不走,看他谁来当这个鸟刺史。就他那点人马,敢来做一场么!”张德、秦光弼等一干老部下纷纷跟着鼓噪不假,瞥来的眼神却很不善,意思是你小子怎么又来抢戏,让我们这些老人怎么表现。黑哥是只顾卖力表演,全当不见。

    李大再次肯定了黑哥的助攻,让人给他换上案几,重新摆好餐食,方曰:“此事不说他。但诸君须知,我军离镇有年,在镇中根基不稳,平、营之地,人口稀少,财货不丰,两蕃叛逆,后面还有人拿刀顶着,能否坐稳都在两可之间。百尺竿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