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完毕,众军士一哄而散,等着生火吃肉,行军司马李崇武让李承嗣把镇军头头叫来说话。这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军,造型有点像是陕北老农,满脸沟壑,大冬天裹着件半旧的半臂,只差一杆旱烟枪了。

    李承嗣介绍道:“这是兵马副使于谦于副将。”

    面对李崇武、李存义和李承嗣这三个李,于副将坦然而坐。

    李崇武道:“怎么是副使?”

    于副将道:“军使之前李节度调兵时跟着走了。”

    苦大仇深的二哥现在就听不得李匡筹这厮,恼道:“李个鸟节度。”

    李崇武看他一眼,让老黑别打岔。又道:“于副使在此多久了?”

    似是回忆起遥远的岁月,于谦沉默了片刻,道:“啊,某家在此,生于斯长于斯,至今已四十有六年矣。”

    对于这位边关戍守数十年的老军,李三郎似乎有点上头,眼看热泪就要盈眶。二哥有点无语,这两年看着小白脸有点人样,怎么这回出来跟换了个人似的,婆婆妈妈起来。感觉有点丢脸的老黑把头别往一边,不去看他。

    李三郎擦擦眼角似有似无的泪痕,问道:“于副将对山北诸胡怎么看?”还好,没有问些不着调的。二哥心想。就怕这厮问家长里短,那就太丢人了。老丘八能吃你这套?不拿实惠来,天王老子也就是一坨屎。

    先威后福的先扬后抑的咱都见过,但是对于李三郎这样作态抹眼泪的,于谦老汉也是头回见,有点捏不到脉。却听这位行军司马问道山北,于老汉双眸一闪,敏锐地捕捉到了重点,道:“李都头欲有事于山北?”李三郎摆摆手,道:“是否有事于山北,某尚不知。只是此次刘帅使李都头安抚山北,某恬为行军司马,总要问问明白,做到心中有数,也好都头翌日垂询。”一听这个调调,感觉没甚搞头的于老汉也平静下来,不咸不淡说了一句:“也没甚。早年是奚人闹,如今是契丹闹。如此而已。”

    见状,李三郎暂息了神通,随口问些军中情况,就叫来陈新国,让他去组织给军士发赏赐。于谦跟着去了,剩下三个李,城里现在就他哥仨是最高首脑。二哥看于谦走远,状做无奈道:“哎我说至于么?眼泪都出来了。你他娘地看这厮辛苦是怎么?你道他是勤于王事,他那脸褶子怕不是娘儿睡多了熬地。危险都在山北几个砦子里,这厮坐平州,日日拿捏往来客商,抽冷子去打个草谷,还有个屁事。呸。”一口浓痰真是清脆。

    李三郎不解道:“你急啥。他打你草谷了?”

    “你说呢。那回俺跟刘三打从山北回来,这厮牵了爷爷多少牛羊。”这于将军勒索得人多,肯定是记不得咱们老黑,但挨过宰的屠子哥却记得清楚明白啊。准确说,凡动过咱黑哥钱袋子的,都绝对忘不了他。看这老黑两眼暴突、义愤填膺的模样,边上李承嗣都给逗乐了。

    李三郎道:“世道如此。他也得养兵,你没派过捐?”放下这厮不管,对李承嗣道,“这几天多寻些熟知山北地形之人,军士百姓皆可,有客商不要放过,我要问话。”李承嗣应了一声。这些年李三负责后勤军务,尤其是行军安排,常常需要李承嗣这个老斥候的情报支持,二人配合有年,对李老三的工作风格相当熟悉,不废话。

    “二郎。”李三郎转向屠子哥道,“到平州就是到家了。你那些新弟兄赶紧编练起来,免得人家心里犯嘀咕。不过你现在自成一都,怎么操练我就不管了,反正册子你也有。对,不是还缺人手么,趁老秦他们没来,你抓紧招募。军士还好说,郎中、书记可是狼多肉少……哎哎哎,你别跑啊,还没说完呢!”

    看老黑一阵风跑了,李三笑笑,拉着李承嗣继续商议。

    受不了李老三的酸丁发作,屠子哥落荒而逃。却说回到营里,他立刻将一众手下叫来,道:“三件事抓紧办。老卢,你那破衣烂衫速速扔了,到这儿就是咱家地盘,没人看了。其一,速速整顿队伍,明日开始新兵操练。张队正,此事你来张罗,按规矩办。卢郎,你等都算新兵,都听他安排。”

    万没想到自己也算新兵,但对此安排卢八倒没意见。严格说来,他们还就真的是豹骑军的新兵蛋子不假。一切按规矩办,这才是能长久的样子。行前虽然说到了平州就好,但是谁不怕个万一,等到老二这话,算是一颗心放回肚里。向张顺举叉手行礼,道:“张郎咋说咱咋干。”

    “其二,刘三,你去给我全城找,凡能书算者,郎中,嗯,你那就看那个什么册子里有,都给爷爷弄来,绑也绑来。再一个。”左看右看,“王队正你抓紧立个杆子募兵,差多少募多少。都抓紧,待秦哥儿几个来了得跟我抢。”

    众人都去忙碌,屠子哥看看小周、小王两个神情有点萎靡,拉了二人坐下,道:“周儿,王儿,可是瞧见郭郎、王郎几个都起来了,心中难过。”二人被点破心事,却嘴硬摇头不肯承认。老黑道:“哎,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谁不想发达,谁不要高贵。嘿,你等也知,这队伍不好带呐。”叹口气,二哥幽幽道,“老弟兄只你我几个,降兵到有数百,胡儿亦几百,张郎、郭郎等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