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冯记得此人姓牛,是个队正,昨夜刘三专门介绍他们认识,说让路上稍加照顾。

    来的正是牛犇牛队头,道:“小郎君有话说。”小冯道:“牛将军,我看你这马空着,怎么不乘?”小官人这声“牛将军”叫得牛哥开心,满脸褶子挤作一团,热心解释道:“有军律,若非急务,不得乘马。”在豹骑营数月,牛哥还是蛮惬意,在晋阳抄了一笔,在云中又捞了一票,如今军中驮畜充盈,他这步军也每人配了两头畜牲。作为队头,他还多了一匹乘马,虽然不是雄骏的战马,但是这个待遇,在从前昭义军是做梦都不敢想的好事。

    小冯道:“听口音,你并非燕人。”

    “不是。俺是昭义兵,这来不几个月。”

    小冯道:“我看前面有人马多,你却马少,是因来得晚么?”

    “哈哈哈。”牛哥笑道,“俺是步军,这些皆是驮畜。前面那是骑军,多出一二匹是战马,突阵作战使用。切莫乱说。”

    “原来如此。”小冯瞧瞧牛犇身后马背上大包小包鼓鼓囊囊,问,“这包袱里都装了甚物?”牛犇道:“是衣甲,干粮,兵刃之类。”小冯道:“能瞧瞧么。”牛哥还好没有昏头,连忙摆手,道:“扎营时来,这会儿不成。”边上老冯道:“道儿莫给牛将军添乱。”说了小冯闭口。老冯自坐在马上,也将这些军卒细细观察,只见部伍严整,秩序井然,确是一支强军。

    将入关沟前,军队停下补充了食水,等到前面斥候确认道路安全,大军才又起行,迤逦进入关沟,于日暮前时从山间走出。

    爷爷终于回来了!

    心情有些激动的二哥驰马上得山坡,借着山势向南远眺,昌平城已在十里外遥遥相望。李大郎等也上了山坡。此时夕阳西照,金光透过云层洒落,映出远的城,近的山,正是江山如画,美不胜收。

    众人心情更是激荡,李三郎不禁感慨:“江山如此多娇,引多少英雄折腰。”

    李大郎手搭凉棚,语气舒畅,道:“一晃五载,成败,在此一举。”

    李三郎道:“虽说匡筹兵不足二万,毕竟敌众我寡。看来,李存信在南边没甚动作,匡筹得以全力防备我军。扎下硬寨,先看看情况。敌情不明,问问刘帅什么想法。他要做节度使,咱们犯不着赶着上去搏命。不成等后面主力到了再说。想不通,为甚李匡筹不守关沟呢。”

    ……

    扎下营盘,有传骑来到,说是刘仁恭聚将,只请主官,以防李匡筹袭营时将校离营惹出祸事。应付这种场面,还得咱们屠子哥哥陪行,其余众将谨守营盘。遂由一百骑护卫进了刘仁恭的营中,李大留下随行军卒,与李三、黑哥入帐。

    一门口望风的五短军士目送二哥身影伟岸,道:“我没眼花吧,方才那不是李大、郑二等人?”边上人道:“是呀。人家现在发达啦,豹都可比咱刘帅豪横。我看了,三四千人,好有上万马骡吧。”

    有人纠正:“什么豹子都,是豹骑军啦。”

    又有人说:“哎呦,郑二亦改姓李喽。”

    起哄的立时跟上,道:“对对,认了独眼龙做父,哈哈哈哈。”

    又一人无比惋惜,曰:“奶奶地,怎么不收我做儿子。”

    “叫啥还不是要听刘帅招呼。”

    “听说豹军在南边做了几场,李存孝都被拿下。”

    “哎呀,背运,怎么你我偏偏无此良缘。”

    正说着,就看刘三贼眉鼠眼地靠了过来。

    五短道:“唉。你是郑二手下吧?”

    边上一人酸溜溜地说:“甚个郑二,李二啦。哈哈哈哈。”这厮一语双关,逗得众军汉同乐。

    刘三不理那起哄的,将手拢在袖口里朝前拱拱,对五短道:“周哥,我,我啊,刘栋,怎么不识得我。”边上有人道:“天黑。咳,你不刘三么,还刘栋刘栋。”刘三仍是将这起哄的置之不理,揣着手,贼兮兮仍向五短问道:“这回真成啊,一路破竹。”五短抖擞精神,挺一挺肚皮,笑道:“哈哈,破,破个鸟。早跟刘帅谈好啦,乡里乡亲地,打个球。”

    放下一帮军汉打屁不提。

    李大几人入得帅帐,又等片刻人都到齐。刘守文、刘守光、单无敌、刘雁郎等是一批,这是刘仁恭的老班底。李存审、薛阿檀等是一批。李存审到河东也就五六年,前面一直在北边活动,头次见面就是交接云中,与豹军没甚交情。薛阿檀挨着李存审坐着,与二哥互送秋波,但没说话。李大三人稍显另类,出身是幽州燕人,如今李大、黑哥却拜了李克用做干爹。

    三派人坐得泾渭分明。

    “刘帅。贼势汹汹,我军区区万人,敌众我寡,匡筹又有坚城,这仗如何能打。还是等候大王到来,你我只需将匡筹看住,勿使走了即可。”开口的是屠子哥。来前商量好了,必须态度鲜明,不给人把豹军填沟壑的机会。原计划李三郎放炮,不过二哥尚未在这等军议现场表演过,几番争取到了这个发言机会。

    刘仁恭瞪了刘守光一眼,不是说都跟李大他们商量妥了,怎么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