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马不离鞍。辅兵须臾不能离开马匹,随时看我号令。都明白么。”现学现卖的屠子哥把命令发下,显得成竹在胸。

    刘三恍然道:“明白明白。我军说走就走,郑队头神机妙算啊。”今天开会没有武大郎搅局,三哥表演起来分外卖力。

    张顺举还是有点犹豫,问:“不会有事吧。”

    “有李大带头跑路,怕个鸟。”

    三言两语,这就算是统一了思想,给大伙吃下定心丸。众人对李大人品还是信得过,纷纷散去准备了。

    ……

    不管愿不愿意,领了粮,领了赏赐,该出发还要出发。

    赏赐跟幽州兵一个待遇,算是一碗水端平。普通兵一人四匹绢,郑守义作为队头加赏了两匹,据说李崇文还要多领八匹帛,有点艳羡。

    出发前一晚人人碗里有肉,这是刘镇将杀安边的羊,弟兄们都念他好,但跟李节帅没啥关系。虽然发了点钱,但不可能有人说他一句好话。谁敢说试试。

    随军干粮仍是李三负责,主力依旧是一口香,每人三袋方便顶事,当然胡饼什么的也有,搭配着来。目前豹都比较富裕,这次连辅兵都有一口香,只是量少点。铁甲皮甲果然一应齐备,算是一次不小的进步。毕竟,若非赶上这机会打节度使的秋风,要让六百多正兵都有铁甲还是有难度的。

    大军依次离营。

    待出城,郑哥坐在马上缓行。远远看见走在前面刘守光的千把号人,一人配多马,一辆马车都不带。碰巧与小刘四目相对,会心一笑,都他妈是明白人啊。也不知大哥现在怎样,已跟独眼龙交过手了吧?二哥默默地想。

    郑全忠这是头次出征,什么都新鲜,自告奋勇做传令兵。这会儿有什么令好传,就是骑着马跑前跑后瞎得瑟。这就勾起了郑哥的回忆,大顺元年进草原那次,还是小白脸的李三郎也是这样疯疯癫癫的。

    不过,最后还是有批马车,据说拉着攻城器械。对呀,刘镇将要去攻城的,铁锹、铁铲都不带,实在说不过去。

    走着走着,郑哥想起了那次在草原所见的长河落日,想起了那次敌袭,想起了被他们烧毁的部落,想起了后来那夜奋击,想到了那夜的军歌,好像心中阴霾就散去许多。忍不住就随口哼了起来。

    ……

    闻贼勇勇勇,拟欲向前汤。

    心手三五个,万人谁敢当。

    ……

    丈夫力气全,一个拟当千。

    ……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