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再走走也不是不行,反正刚出来,人、马体力都很充沛,跑还是跑得脱的。看他默默不语没反对,刘二大着胆子拍板道:“李副将,大军交给你,今日直接向北过山梁,在桑干河择地驻扎。我领百骑向西去瞧瞧,明日再去山北与你汇合。”

    这个方案,李崇文没有意见。

    遂留下元行钦率军跟随李崇文行动,刘守光与李小喜等一百骑与主力分开,借着天明前的夜色离营,向西而去。

    ……

    李存璋站在一棵歪脖子树上,手搭凉棚望着东面数十里外的原野。

    瓠卢水是东西流向,在浑源以东拐了几个弯,大约在安边城以西百多里的地方,从北向南绕开一处小土岗,然后继续向东。瓠卢水从土岗南边流过,河水以南是太行余脉,有一大片红花林,勉强算是两山夹一谷,就是李三所说的山口。不必李存贤汇报,从红花林这边山上向东,安边城太远看不到,但是数十里外的那片水泡子却能尽收眼底。昨天听斥候说,有股千多骑的卢龙军跑来这里下营,真是很出李指挥的意料。

    刘窟头要干什么,想过浑源突袭应县么?要说在大草原上,几百里上千里的奔袭司空见惯,但是这是河东啊,一路山谷崎岖,你奔驰得起来么?带着疑问,李存璋亲自跑来观察敌情。

    他赶到时,太阳还没完全落山,借着落日余晖,正见数千匹马凭空出现在水泡子边上,场面还是挺震撼。很狡猾呀!李存璋心说,营地扎在水泡子以东五六里处,斥候放出有十几二十里,一看就是精兵。想搞偷袭基本没戏,马又多,还不等你近前就跑路了,追都追不上。

    真是滑不溜手。

    在山上裹着毯子熬了一夜,李存璋心中的疑惑更大了。

    整夜没见敌营灯火,说明军纪严明,但这么一支军队跑这来就很不正常。陇西郡王给他的任务,是盯住蔚州方向,算算日子,幽州援军就算要来,也还得有个把月时间。在此之前,只有安边城这最多不到一万兵。除去留守的,刘窟头能拨出五千兵顶天,在他一万甲兵面前,来了就是个送。那他派这千多人来干啥?诱敌深入,想咬自己一口还是想吃了自己?也不看看有没这个牙口。

    李存璋先入为主就把这帮货当了鱼饵。滑不溜手的,正是这块好材料嘛。

    天明时分,看到向西奔来百骑,这又是干什么?投石问路?李存璋犹豫片刻,管他那么多,你敢来我就敢弄死你再说。道:“传令,全军埋伏好,没露了行藏。将他放进来,这数千匹马,一个都不要走了。”

    ……

    与此同时,刘守光在马背上摇来晃去,马鞭指着左前方绵延的山峦,调笑道:“那上边,定有河东军探子正看着你我。哼哼,想在猜小爷这是干嘛来了吧。”在安边将近一年,周围的山山水水刘公子早就走遍,为将者必知天时地理,哪里能埋伏,哪里能探望,刘二心里明镜一样,不然敢出来招摇么。

    对,就是出来招摇的。

    李小喜跟在边上凑趣道:“猜吧,我都不知道来干嘛来了。”

    “哈哈哈哈。”刘守光大笑,“小喜,你看李大我拉得过来么。”

    “这我哪知道呢。”李小喜搔搔头道,表示十分迷茫。

    刘二勾着嘴角,道:“你小子,别他娘地光想着那事。不是从草原弄回来两个胡女么,还不够用,要往城里那几个馆子跑,都什么模样,你也下得去口。过两日,我让人从幽州弄几个娘儿过来,送你一个。”

    “安胡儿。”刘公子大叫一声,一个肥滚滚的髡发胡儿凑过来,这是去年在草原上收的一个胡子,本来是牧奴,部落被破后得了解放,因他弓马娴熟,从此跟在小刘身边,作为带路党,在后来草原烧荒的行动中大放异彩。

    “主人。”

    刘公子就很喜欢这个称呼,道:“带几个人,去前面瞧瞧有无大军埋伏。我在那边等你。”指了指右前方的河流。

    “喏。”

    ……

    早上点了火,热滚滚的马肉汤配饼子、酱菜、一口香,相当可口。郑哥忙活一宿,有些乏,趁着早饭的当儿小憩片刻。等到日头升高,李崇文下令拔营。也没什么营好拔,就是临时围了一圈,周边撒了些铁蒺藜,连个木栅都没拉,帐篷只搭了一个议事用,连刘二与李大,都跟士卒们一样,靠着马裹着毯子凑合,所以,收起铁蒺藜再把毯子卷起往马背上一驮就走。

    向北行得一阵,郑伙长在马上就犯迷糊,望着前面、左面、后面清晰的山峦,忽然心有所感,拉住秦光弼道:“老秦。你说,这些山上不会还有探子吧。”秦队头打着瞌睡道:“有啊。安边就这么屁大点地方,一圈都是小山岗,安上几个人,一览无余。”昨晚上他也去埋伏了,所以犯困,只是没捞着便宜。

    “那那你说,河东军会不会就蹲在边上呢。”郑二指着左边低矮的一片土岗说,“比如就在那岗子后头。”

    “议事你不是在么。”秦光弼歪着脑袋,道,“河东军八成就在那边等着,或者再往西点,也差不多少。”

    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刀尖上的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老蜻蜓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老蜻蜓并收藏刀尖上的大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