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无恙吧?”

    南方士兵水土不服,对于此次征调很不适应,别说古代的,就是现代人,对于水土不服也是无法适应。臧旻也没有办法,皇命难违,只有苦了那些士兵。

    “谢将军关心,大部分士兵还好,只是一部分士兵呕吐,还有一些小部分,看来只能留在并州休整了。”臧洪苦笑道。

    “这也没有办法,只能如此了。幸好王将军所率领的士兵都是本地人,这次中路军,只能靠臧将军与王将军还有单于合力了!”夏育对下面的王柔和奴屠特若尸逐就说道。

    “王柔定全力支持臧大人!”王柔起身抱拳道。

    “本单于也支持臧将军!”奴屠特若尸逐就瓮声瓮气右手抱胸。

    “臧旻谢过王将军和单于!”臧旻也抱拳称谢。

    “好了,各位将军先下去休息,我与田将军与臧将军还有要事相商!”夏育一挥手,帐中将领一一离去。

    吕良与王柔二人刚出大帐,后面一个校尉叫住了二人,“吕将军,夏将军请您留步。”吕良、王柔停住了脚步。

    “吕兄,看来夏将军有重要事情要你交代!”王柔道。

    “王兄,我先去了,等晚上再叫上布儿去你帐中。”吕良抱拳道。

    田晏、臧旻离开大帐,那校尉就领着吕良到了大帐,校尉通报,“将军,吕将军到了!”

    “快请,吕将军进来!”帐中传出夏育的声音。

    吕良随着校尉进入大帐,“吕良见过将军。”吕良向夏育抱拳行礼。

    “志延,快免礼。现在没有外人,咱们还是像以前那样,你叫我兄长就可以。”夏育哈哈笑着拉着吕良的手就坐在了一起。“诺!兄长,小弟有礼了!”吕良也不是豪爽之人。

    “好,好!志延,我俩有几年不见了吧!”夏育当年随着段熲出征西羌与吕良并肩作战过一段时间,二人在对抗外族上都是战功显赫,让外族颇为忌惮,可谓是英雄相惜。

    “兄长随段将军自出征羌人,志延与兄长有六年未见了,想想过得可真快呀!”吕良遥想当年二人惺惺相惜,并肩作战的岁月。

    “是呀!过得真快,想当年你我随老将军杀的羌人抱头西逃,今日希望也能如此吧!”夏育感叹当年挥动长枪,所向披靡,但时至今日却不知结果如何。

    吕良听后心中忐忑,对战事前景不容乐观。夏育看吕良低头不语,继续问道,“志延,此次出征你感觉胜算几何?”

    吕良一愣,不知夏育为何如此问。

    “志延但说无妨,为兄想听听你的想法。”夏育诚恳的看着吕良,虽然官职比吕良大,但夏育知道吕良的能力远在自己之上,特别是军事上很多独到见解让夏育都深感佩服。

    看到夏育真诚相待,吕良也不做作。“兄长,此战胜率不足五成。”

    夏育听后微笑道,“志延没说实话,为兄看来,不足三成。”

    吕良苦笑,“兄长教训的是。”

    “两军交战,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哪怕占据一条也有五成胜算,可现在-----”说到此,夏育站起身,不住的摇头叹息。

    “兄长说的对,但有时也要看战事发展情况及将领随机应变的能力还有士兵们冲锋陷阵的勇气。”吕良给夏育打气,如果主将这时候泄气,那士兵们如何视死如归。

    “兄弟教训的是,为兄身为主帅,怎能说如此丧气话。志延,此战有什么好策略吗?”

    此时,吕布独自离开了军帐,行走在各处军营之间,从田晏军营走到臧旻军营并去拜见了未来岳父王柔,最后停留在夏育营外。真如魏续所说的田晏军中除了父亲所统帅的两千骑兵和他的五千直属,都是些老弱病残,战马枯瘦如柴。而臧旻军中从外面就能闻到一股子酸腐味,战士三三两两的依靠在一起无精打采,幸好刚才遇见了臧洪,把后世一些治疗水土不服的土方告诉了他,让他赶紧安排救治士兵。只有夏育军营中,响着震耳欲聋的训练声,看来对鲜卑的战争,对他们来说,更向往着封妻荫子。

    吕布爬到军营外的一处山头上,抬头看见远处的山顶上隐隐可见的长城,由衷地发出一声叹息,脑海中突然想起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出塞诗,脱口而出,“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好诗!真是好诗!”

    身后突然传出一声叫好声,吓了吕布一跳。吕布转身一看,原来是一位青年书生打扮的人站在身边。吕布观察此人也就二十多岁的样子,说不上英俊,身高也就六尺左右(后世一米七)。但一双眼睛充满了智慧,吕布疑惑此人是谁?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只是李广将军的威名,我们这些后人不珍惜。更可怜的是,李陵身李广后人,竟投降匈奴,给飞将军留下了骂名。”青年人叹息又仅是李广,更是东汉腐朽的王朝。

    “不,飞将军永远是飞将军。他是他,儿子是儿子。父辈开创的基业,光芒永远是父辈的,不能以别人的基业为傲,更不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布谋风云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泗河闲鱼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泗河闲鱼并收藏布谋风云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