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李白和苏轼的巅峰对决(一)

    【李白和苏轼的巅峰对决,在你心中,谁才是千古第一才子?】

    李白写豪气: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苏轼写豪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李白写相思,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奇。

    苏轼写相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李白写月亮,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苏轼写月亮,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没有听说过这两个人的各个朝代的读书人,看了天幕上的视频,他们被震惊了。

    他们没有想到,这个世界上竟有这样的诗词。

    他们赶紧拿出了笔墨纸砚,在纸上书写着李白和苏轼的诗词,他们要把这些诗词记下来,在闲余的时间慢慢的品味。

    秦朝。

    秦始皇看的天幕上的诗词,他慢慢的品味着其中的含义。

    他们这时候虽然有诗歌有赋,只是还没有形成天幕上这种形式。

    而这种表现方式,让他眼前一亮,感觉诗词里面很是有味道。

    同时他命人抄写天幕上的诗词,他要把这些诗词记录下来慢慢的品味。

    不只是如此,他还让人把这些诗词送给了胡亥,让他多加学习这些东西,提升自己的素养。

    同时他也很好奇,这李白和苏轼又是谁?竟然有如此的名气?

    汉朝。

    汉武帝刘彻看到天幕上的诗词,他并不是很感兴趣。

    作为大汉的帝王,虽然他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那不过是自己的工具,并不代表着他喜欢。

    相比这些诗词,更让他感兴趣的是如何攻打那匈奴?

    在汉武帝刘彻看来,这些不过是小道,真正的大道,就是把那些骚扰大汉的部落就应该铲除。

    只有那样,大汉才能够稳定的发展,百姓们才能够富裕,朝廷人才能够有足够的财政收入。

    不过他不感兴趣,不代表他不知道这些诗词的作用。

    他把这些事实让人抄写之后,让人把这些诗词送给了太子刘据。

    三国时期。

    曹操看的天幕上的诗词,他哈哈大笑,觉得自己所做的诗词也能和他们一争长短。

    他虽然时常在征战,可空闲时间,他也经常做事。

    不只是他经常做诗,他的几个儿子也相当的有才华。

    他觉得他的儿子曹植,和天幕上这两人也能一较高下。

    隋朝。

    杨广看到天幕上的视频,他心里满是不屑。

    自古以来,虽然百家争鸣,可也不过独尊儒术,而以文成圣的不过一两人。

    而他又是这天下的皇帝,就算要比,那也要和其他的君王相比。

    而他的目标是那秦始皇,他要做的就是那样的千古一帝。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车同轨、书同文、并修建了长城。

    而他做了皇帝之后,早已经车通轨、书同文,并且已经修建了大运河。

    杨广觉得他相比秦始皇,功绩并不相上下。

    不只是如此,他才看到天幕上的建筑之后,不只是修建了那炼铁炉,更是令人去规划新的项目。

    他相信修建以后,只怕那秦始皇也不如自己。

    唐朝。

    李世民看着天幕上的信息,默默的念叨着视频中的诗词。

    同时他也很想知道这李白和苏轼是哪个朝代的人,竟然让后世之人如此的崇拜。

    只是大唐的天下初定,所有有文采的读书人都来自世家,实在是可惜啊!

    如果天下的百姓也有这样的文采,李世民相信,他的大唐将无比的绚丽。

    于是李世民下了圣旨,将在明年举行科举。

    他相信明年科举制时,就是凭着高句丽之时,到了那个时候,他就可以慢慢的欣赏天下的文章。

    ……

    李隆基一边向益州逃跑,一边看着天幕上的视频。

    当年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对李白交口称赞,他看了李白的诗词之后,也对李白的学问十分钦羡,便召入宫中,更是对他降辇步迎。

    后来每有宴请或郊游,就命李白跟随,用李白的才华赋诗纪实。

    那李白的才华,实在是让人惊叹。

    只是这一次逃往益州,没有一起同行,实在是可惜。

    同时期的杜甫看了天幕上的视频,他心里满是高兴。

    李白是自己的偶像,虽然现实当中也见过面,可他的才华还是令他佩服不已。

    现在在天幕上看到李白的诗词,实在是让他欣喜万分。

    在杜甫的眼中,李白是狂客,是谪仙,总之意义非凡。

    然而至那一年一别,他们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

    现在天下大乱,只怕以后见面更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今日清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今日清风并收藏我刷短视频被古人看见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