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武有根进退维谷之时,有一人走了过来,“丁参政真是一张利口啊。”

    丁启睿寻着声音望去,发现来者非别,正是鲁王府长史于文声。

    于文声笑着走了过来,朝着丁启睿拱手行礼,“见过丁参政。”

    丁启睿拱手还礼,“于长史客气了。”

    于文声径直来到武有根身旁,悄无声息的将武有根护在了身后,“不知武公公他哪里做的不周到,竟然惹恼了丁参政?”

    丁启睿平复了一下情绪,和缓的说道:“本官奉命前来清查田亩,可是你们的这个武公公无视朝廷之策,刻意阻拦,本官出于无奈,这才出此下策。”

    于文声回头看了看武有根,“武公公,这可就是你的不对了。”

    “鲁王殿下曾三令五申,要全力配合朝廷之策,不得怠慢,没想到你居然如此大胆,看回去之后鲁王殿下怎么处罚你!”

    武有根知道这是于文声给他台阶呢,赶忙应答,“是,是,是,于长史教训的是,我这也是一时鲁莽,做错了事。”

    “我这就回去,向殿下请罪。”

    说着,武有根就一个丫子,加一个丫,再加一个丫子,是撒丫子就跑。

    丁启睿也知道于文声是有意为武有根开脱,他也没有计较,因为他的目的是清查鲁王府名下的田地,而不是跟一个阉人较劲。

    丁启睿收起目光,看向于文声,“于长史,你刚刚说鲁王殿下曾言,要大力支持朝廷之策,不知是真是假?”

    于文声淡淡一笑,“丁参政说笑了,鲁王殿下的话,我哪敢信口胡说啊,确有此事。”

    “鲁王殿下经常说,他是太祖子孙,理应为陛下分忧,为朝廷效力。”

    “就拿这次的清查田地来说吧,鲁王殿下就要求我们,全力配合。”

    丁启睿听了这话,脸上露出一副你看我信不信的表情。

    “鲁王殿下如此深明大义,实乃朝廷之幸,百姓之福啊。”

    “那于长史,既然鲁王殿下都支持了,这清查田地,是不是就可以进行了?”

    于文声皮笑肉不笑的说道:“当然,当然。”

    “只不过,还请丁参政再容几日。”

    丁启睿问道:“为何?”

    于文声解释道:“丁参政久在地方,想必也知道,近些年来,光景不太好。”

    “如今又是开春,这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眼下正是播种的时候,鲁王殿下是怕清查田地,会耽误了百姓播种。”

    “所以,还请丁参政再歇息几日。”

    “这件事,鲁王殿下也已经派人快马向李抚台禀报,想来李抚台也会同意的。”

    丁启睿一听,就山东巡抚李精白那个老好人的性格,十有八九还真就同意了,他若是死不松口,万一,将来怕是不好看。

    “不知还需几日,我也好做打算。”

    “十日,十日之后,我亲自带人协助丁参政清查田地。”

    丁启睿略做思索,“五日,五日之后,我再带人前来。”

    于文声见丁启睿态度坚决,也就不再坚持,“那就听丁参政的,五日之后,我在此恭候丁参政。”

    鲁王朱以海自然不是真的为了怕影响百姓播种,而是因为他鲁王府在兖州府深耕多年,侵占了不知多少土地,做下了不知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他是怕清查田地把这些事情牵连出来。

    原本,趁着丁启睿清查其他地方田地的时候,鲁王府就已经开始了善后工作。

    只不过鲁王朱以海没有想到,丁启睿的动作会这么快,再有就是鲁王府了不得光的事情太多了,还没处理完呢,丁启睿就带着人上门了。

    鲁王朱以海听了长史于文声的建议,以播种为由,再拖延几天。

    而山东巡抚李精白,果然不出丁启睿所料,答应了鲁王的府的请求。

    山东巡抚李精白,他有他的打算。

    李精白也知道藩王府不是好相与的,想清查他们名下的田地,难度系数很大。

    而他李精白坐镇在济南府,负责清查德王府名下的田地。

    他几乎是天天去德王府催促,终于惹得德王不耐烦了,松了口,李精白便抓紧派遣人手,清查德王府名下的田地。

    就在这时,鲁王府的人来了,了解了情况之后,李精白便欣然答应了。

    在李精白看来,我对你鲁王府一躬到底,你说的要求也在理,时间也不算长,我答应,可要是到了答应的期限,那可就没得说了。

    李精白是本着这个想法,这才答应了鲁王府的请求。

    五天的期限一到,山东巡抚李精白为防有变,便亲赴兖州府,准备亲自主持清查田地的工作。

    “中丞大人,下官无能,还劳烦您亲自跑一趟。”丁启睿客气的说道。

    李精白这个巡抚,原本是加了兵部尚书衔的,只不过他给魏忠贤修过生祠,被人弹劾,朝廷夺了他的兵部尚书衔,只剩下了右佥都御史的衔,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在下崇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星辰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辰晚并收藏在下崇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