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由检的支持下,北直隶各个府县的银行,都察院,大理寺,还有治安司和刑狱司,皆已经铺开。

    最重要的是,在孙应元率细柳营的协助之下,北直隶的田地,人口,都已经清查完毕。

    当然了,这也和北直隶并没有多少大地主有关,因为北直隶,相当一部分田地是皇庄。

    而且,北直隶就在朱由检的眼皮子底下,控制力也远非其他地方可比。

    所以,朱由检的所有改革,都是从北直隶开始的。

    明朝改革的重中之重,自然是财政了。

    毕竟,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有人就说了,历史上有三大难,一是宋朝的官制,二是明朝的财政,三是清朝的兵制。

    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明朝倒霉,就倒霉在他的财政上了。

    朱由检要改的第一步,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财政。

    为此,朱由检今天专门召集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并扩大到了六部的侍郎,在乾清宫议事。

    朱由检位居上位,好整以暇,看向下面一群身着绯袍的老头和半大老头。

    “诸位爱卿,咱们大明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各位都是我大明的高层,想必很清楚,就是没钱。”

    “有钱男子汉,没钱汉子难。”

    “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就是为了议一议咱们大明朝的财政问题。”

    “咱们大明朝的赋税,很复杂,很繁琐,既有钱款,又有粮食,还分夏、秋两次,百姓交起来呢,很麻烦,朝廷收起来呢,也很不容易。”

    “当然了,还有一些人偷税漏税,刻意的避税,去年,朕派遣都察院十三道监察御史联合户部十三个清吏司的员外郎,下沉到各个省份督察税务,可结果呢,差强人意。”

    “而户部,也并没有专门负责财政的部门和人员,所以,为了统一财政用度,朕决定,在户部下再设立一个财政司,加一侍郎统理,除了军费以外的朝廷财政支出,皆由此司负责。”

    “这户部财政司的统理侍郎,朕觉得,礼部侍郎钱谦益,可以胜任,不知诸位意下如何?”

    钱谦益听到朱由检这话,整个人都懵了,他完全没想到会把这么重要的财政大权交到他的手上。

    虽说他现在担任的礼部侍郎清贵,可手里没什么实权啊,若是调任财政司侍郎,虽然是平调,品级没变,但是权力却是无限放大了,钱谦益自然是很乐意的。

    其余人见朱由检将钱谦益调任财政司侍郎,心中虽然不解,但是也没有反对。

    就连一向喜欢和朱由检唱反调的钱龙锡,见是自己的好友钱谦益担任新成立的财政司侍郎,都罕见的没有反对。

    “看来诸位爱卿都没有什么意见,那礼部侍郎钱谦益,即日起,调任户部财政司侍郎。”

    钱谦益当即起身离坐,激动的躬身施礼,“臣钱谦益,领旨谢恩。”

    看着钱谦益激动的样子,朱由检心中暗自好笑,别看你现在笑的欢,国库里又没剩下多少钱,届时朝堂上下都伸着手朝你要钱,估计到时候你钱谦益自己都得求着我收商税。

    “钱侍郎,你以后可就是我大明朝的财神爷了,你可得好好干呀。”

    “陛下放心,臣必定肝脑涂地,死而后已。”

    朱由检笑着点了点头,“既如此,那朕就放心了。”

    “现在,这管钱的人有了,那么这钱花在哪了,该不该花,怎么花的,花的有没有问题,也得有人管呀。”

    “所以,朕决定再设立一个审计司,同样加一侍郎统理,为内阁直属机构,由内阁首辅负责指导管理。”

    内阁首辅李国普一听这话,俩眼珠子瞪的溜圆,叭叭叭直冒光。

    本来他这个内阁首辅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存在感,如今朱由检直接把审计司给了他,那他这腰杆,想不硬,都不行啊。

    对于这一点,众人心中颇有微词,谁也不愿意花钱的时候,头上还得有个爷监督着,但见朱由检态度坚决,众人也不好再说什么。

    但,还是有人出声反对了。

    吏部侍郎钱龙锡,起身奏报,“陛下,成立财政司,是为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不统一,这一点,臣理解,臣也支持。”

    “可是,监督官员行径,本就有都察院,如今再成立审计司,臣以为,可能会形成冗官。”

    钱龙锡话音刚落,内阁首辅李国普就有点不乐意了。

    “钱侍郎此言差矣,冗官,乃是前宋旧疾,就像财政,明明可以一司置之,而前宋偏偏要设立户部、盐铁、度支三司分理,这才是冗官。”

    “而陛下所设之审计司,则是专职专用,与原本户部并无干系。”

    钱龙锡明显不服气,“既然要监督,都察院本就有督察百官之责,何不让都察院行审计之事?”

    吏部尚书杨景辰,狠狠地瞪了钱龙锡一眼,心道:你怎么那么多事,你管他陛下成立几个新衙门呢,成立多少新衙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在下崇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星辰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星辰晚并收藏在下崇祯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