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蠢材,看看你和你儿子干的好事!”

    朱高炽硬生生地受了这一脚,满头大汗。

    “皇爷爷,孙臣错了。”

    “孙臣不应该废弛武备,不应该不重视边疆防御。”

    朱元璋冷笑道:

    “好一个明仁宗,好一个仁宣之治。朕还以为尔父子的所谓盛世就好像贞观之治一样,能为大明开疆万里。”

    “搞了半天,就是无脑和蒙古人绥靖,放任蒙古人把大明渗透成一个筛子!”

    朱高炽汗如雨下,连声告罪。

    朱棣也忍不住了,蹬蹬蹬冲上来,一脚就把朱高炽踹出一米之外。

    “俺怎么会生出你这种蠢儿子!俺都迁都到北平了,你这蠢货距离边疆不过百里地,竟然连防御都不重视?”

    “俺打了一辈子的胜仗,你竟然连和蒙古人开战的勇气都没有?”

    朱棣是真的气坏了,对着朱高炽破口大骂。

    “你还当什么狗屁的大明皇帝,还不如滚回凤阳老家种田去!”

    朱棣是真的生气。

    打了半辈子的仗,从来就没输过。

    再加上盘点视频里,五征蒙古,七下西洋,收回安南!

    这些,都是赫赫战功,都是丰功伟绩。

    没想到,居然才到了儿子这一代,就全特么丢了!

    朱棣还不解恨,又上去对着朱高炽踹了几脚。

    正准备多踹几脚时,朱元璋哼了一声,道:

    “老四,差不多行了!”

    朱棣还不消气,又踹了朱高炽一脚。

    “没事父皇,他肉多!”

    躺在地上的朱高炽:“……”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表情凝重。

    “看来,朕有必要在皇明祖训里加一句,今后大明子孙皇帝,必须要将北方瓦剌鞑靼作为头号心腹大患,必须要以军队武备为最优先!”

    朱棣点头道:

    “儿臣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一定要让军队保持进取心,才能有战斗力!”

    人活一世,归根结底,就是为了利益。

    军人想要获得利益,最简单直接,也是最方便的方式,就是军功!

    朱高炽和朱瞻基这两个蠢材,不让边疆武将们征讨犯边蒙古人获得军功,那这些边疆武将只能想其他办法获得利益。

    出卖情报,走私武器钱粮,这些都是能获得丰厚利益的办法。

    至于瓦剌鞑靼人获得了大明兵器会威胁到大明这种事情,反正到时候是朝廷买单,又关这些已经通过走私获得丰厚利益的边军守将什么事呢?

    朱棣毕竟是镇守了北平城这么多年的藩王,对于边军守将的心思,那是一眼就看透。

    大唐世界之中,李渊看着视频,也皱起了眉头。

    “如此看来,咱们大唐的府兵制度,似乎也是隐患重重啊。”

    在场的诸多大唐重臣,也是表情忧虑。

    府兵制,是西魏刚刚建立的时候,宇文泰为了和东魏高欢抗衡而搞出来的制度。

    简单地说,就是政府发给百姓土地耕种,而百姓所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自带兵甲钱粮,应征入伍打仗!

    这个制度极大地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百姓因为获得田地的关系,打仗的时候也分外的卖力。

    由此,西魏得以迅速的强盛起来,最终从西魏——北周——隋朝这一条线上发展出来的关中政权,先后灭亡了脱胎于东魏的北齐和长江以南的陈朝,一统天下。

    府兵制度,是关中政权强悍战斗力的最佳保证!

    在场所有的大唐高层都是眼光出色的精英人物,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大明这个“卫所”制度,就是府兵制度的翻版!

    唯一不同的是,卫所大部分位于边疆,而大唐府兵的田地一般都位于关中这样的内地。

    但田地在哪里,并不影响整个制度的大局。

    既然大明的卫所制度会在短短几十年内基本崩坏,这也就代表着大唐的府兵制度也一定会走上类似的道路。

    李渊忍不住将目光投向李世民。

    “世民啊,你觉得此事该如何解决呢?”

    李世民陷入沉吟,良久之后才摇头道:

    “不瞒父皇,儿臣现在也没有什么头绪。”

    李建成见状,心中一动,觉得表现的机会来了。

    “父皇,既然府兵制度不可行,那不如就直接废除这个制度,改回汉朝时候的授田制即可。”

    李建成的想法也很简单,都说汉以强亡,那汉朝的军队制度肯定是没问题的嘛。

    李渊闻言,脸上凝重的表情却没有任何放松。

    改革?

    谈何容易!

    宰相萧瑀闻言,一声冷笑。

    “太子殿下也未免将事情想得太过简单了。”

    “府兵制度已经在关中实行这么多年,许多府兵都是三代、甚至四代为国效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张石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石坚并收藏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