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说,莫非是在暗示我,只要将来大哥像朱标一样病死,我就有机会成为储君?”

    于是朱高煦立刻把胸膛一挺,高声道:

    “父王放心,儿臣这就引兵从上游五十里处渡河,定要斩了这盛庸!”

    【当夜,朱高煦率领一万名骑兵,从上游百里处渡河。】

    【六月初二,朱高煦奔袭两百里,突袭盛庸所部。】

    只见朱高煦一马当先,率领骑兵杀入长安南岸的水师大营之中。

    盛庸披头散发,挥舞着长剑,厉声呼喊。

    “为国尽忠,在此一战,将士们都给我顶住!”

    另外一边,朱高煦同样也是咬紧牙关,高声大喊。

    “京师就在前方,打赢这一仗,所有人都有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燕军骑兵闻言,无不个个争先。

    大明水师虽然精通水上作战,可到了陆地大营之中,怎么样也不是燕军对手。

    激战半个时辰,燕军终于占据水师大营,而盛庸在数百名护卫的保护下,败退回到京师。

    大明世界之中,朱元璋看着这一幕,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盛庸,真勇将也!只可惜,时运不济,碰不到明主!”

    说完,朱元璋瞟了朱允炆一眼,眼神之中满是嫌弃。

    朱允炆低着头,说不出话来。

    蓝玉也忍不住发出感慨。

    “盛庸之才,足以出任征讨瓦剌鞑靼之主帅了。”

    以蓝玉如今大明军方第一人的身份,这句话的分量可想而知。

    就连朱棣,也忍不住轻轻点头。

    一路看来,南军将领能对朱棣造成威胁的,其实不多。

    徐辉祖算一个,但徐辉祖被朱允炆忌惮得太厉害,仅仅打了睢水一仗就又被冷藏。

    只有盛庸,从始至终和朱棣对抗,不但几次打败朱棣,更多次对朱棣造成致命杀机。

    大明群臣心中,也同样默默记住了盛庸这个名字。

    毫无疑问,盛庸将成为大明新一代的将星!

    大隋世界之中,晋王杨广突然来了精神,笑道:

    “这个朱高煦,真不错啊,和我一样,也是能灭掉南朝的人。”

    太子杨勇闻言,脸色顿时一变。

    视频之中,朱棣可是暗示得很清楚,朱高煦是有机会上位的。

    朱高煦是次子,杨广也是次子。

    杨广这番话的意思,明显就是针对杨勇!

    杨勇立刻冷笑道:

    “这只不过是朱棣为了激励朱高煦拼命的敷衍罢了,皇位终究还是属于那世子朱高炽!”

    杨广呵呵一笑,阴阳怪气地开口。

    “那可不一定哟。”

    杨勇气得半死,猛翻白眼。

    最上首的隋文帝杨坚将这一切看着眼中,却默不作声。

    这位隋文帝,其实已经动了废掉太子的心思。

    只不过眼下,还有些摇摆不定,没有做出最终决断!

    东汉世界之中,刘秀呵呵一笑。

    “大局已定了,没想到这朱棣当真能以北平一隅之地而夺取天下。”

    这位开创了东汉的光武帝,眼神流露的是欣赏的表情。

    丞相宋弘目光一转,笑道:

    “陛下当年也是占据河北,率领幽州精骑平定天下,朱棣也算是追随陛下脚步了。”

    东汉时的幽州,就包括了大明北平城在内!

    刘秀哈哈一笑,看向耿弇。

    “老耿啊,你觉得这场靖难,谁能入你的眼?”

    耿弇想了想,道:

    “朱棣朱高煦父子,乃猛将,可为第一档。盛庸,乃智将,可为第二档。此三人可入陛下云台二十八将之列。”

    “余者,皆无足挂齿。”

    冯禹忍不住笑道:

    “还有徐辉祖呢?我觉得他起码也是和盛庸一挡。”

    耿弇摇头道:

    “徐辉祖只不过打了一场仗,不足以加入讨论之中。”

    视频继续播放着。

    【六月初八,燕军进抵龙潭,距离南京城仅六十里地,京师大震。】

    【有人建议朱允炆逃亡江西、湖南等地,朱允炆问计方孝孺,方孝孺认为城中尚有二十万兵马,足以坚守。】

    【六月初九、初十两日,朱允炆先后派出两波使者前往燕军大营议和,均被朱棣拒绝。】

    【六月十二日,徐达之子徐增寿意图开城门接应燕军,被发觉,众多文官围殴徐增寿。】

    看到这里,大明世界之中的君臣,表情不由都变得古怪。

    徐增寿,是朱棣正妃徐氏的二哥,也是前不久在睢水之战中击败朱棣的徐辉祖二弟!

    兄弟两人,大哥坚决抵抗朱棣,二弟却想着要接应朱棣?

    就连朱棣本人心中,也是浮现一种微妙感觉,暗想:

    “果然一样米养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张石坚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石坚并收藏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