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看韩信的例子,萧何月下追韩信,并极力向刘邦举荐。】

    【你以为刘邦就能直接拜韩信为大将军吗?】

    【答案显然是不可能的。】

    【毕竟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军事行动,更是直接关系到刘邦的生死存亡。】

    【韩信在当时默默无闻,既无名望也无显赫战绩,为何刘邦要重用韩信?】

    【刘邦必然与韩信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亲自验证其军事才能,才会拜其为大将。】

    【《史记》虽未详述此间细节,但我们可以合理推测,这才是刘邦最终下定决心任用韩信的关键。】

    【假如刘邦对军事一无所知,能和韩信聊出来半点火花吗?】

    【刘邦敢直接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韩信,作为大将去统帅军队吗?】

    【项羽可是一直在旁边虎视眈眈的。】

    【这就好比韩信与纸上谈兵的赵括不会有共同语言,一个觉得太蠢,一个觉得太不切实际,他们只会互相嫌弃。】

    ......

    永乐年间。

    朱瞻基此时却是轻轻摇头。

    他对后人所说的刘邦为何会任用韩信的原因还是存疑。

    韩信并不是第一次被人推荐。

    韩信舍弃项羽投奔刘邦后,负责经办粮草一类的事情,一直没受到重用。

    即便是夏侯婴向刘邦举荐,刘邦也并没有觉得韩信有何特殊之处,韩信依然不受重用。

    那为何夏侯婴推荐韩信,刘邦没有重用,而是等到萧何推荐,刘邦才会重用韩信呢?

    是因为萧何地位比夏侯婴高吗?

    朱瞻基觉得有一些这方面的原因。

    萧何郑重其事地向刘邦推荐说,韩信乃是夺取天下的关键人物,并主张以高位相待以留住此人。

    刘邦非常信任萧何,所以在萧何再三劝说下拜韩信为大将。

    但更重要的原因,朱瞻基觉得是局势不同了。

    彼时,刘邦麾下将士多为关东子弟,不愿远走他乡,于是在去汉地途中不少将士趁夜色逃离。

    韩信亦是觉得自己不被重视,觉得刘邦并非明主,萌生去意,欲随众叛逃。

    于是,才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幕。

    不过无论是何原因都不重要了,最重要的是刘邦最终不拘一格,重用了韩信。

    而韩信也确实没有辜负刘邦的信任,回报了这份知遇之恩。

    想到这里,朱瞻基不禁点头赞同。

    所以,纵观古代历史,刘邦在用人之道上的高明与远见,确实令后世帝王难以企及。

    ......

    嬴政此刻陷入了沉思,心中暗自揣摩。

    他本以为刘邦是个无比勇猛的武将,或者是类似于他这样的雄主。

    毕竟秦二世而亡,各种起义频发。

    刘邦在这其中能够脱颖而出,必定是深谙兵法。

    如今看来,是刘邦任用了善兵法的韩信。

    所以说,刘邦身上最大的优点可能并不是单方面业务能力出色,而是知人善任。

    能够发现人身上的闪光点,并让每个人都在合适的位置。

    嬴政突然感觉眼前一亮。

    若要是这么说,刘邦可是个不可多得的管理型人才。

    想将刘邦招至麾下的感觉更强烈了!

    ......

    【以上举的这两个例子,大家可能觉得没什么,这就是创业团队的老大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嘛。】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刘邦在创业之前是什么状态?】

    【四十八岁,著名沛县街溜子,先是落草为寇,不过数十人规模,最后被樊哙叫回来造反,也不过数百人。】

    【接着刘邦杀了县令,带着萧何、曹参造反,才开始了他的征战之路。】

    【那个时候的刘邦,还是一个纯纯的军事小白,从来没有带过兵。】

    【而他在秦二世元年秋毅然举旗,仅仅两年后,即秦二世三年,便率众攻入关中推翻秦朝了。】

    【此刻的刘邦,已经从一个完全的军事小白,成长为了能比肩未成名的项羽的存在了,也就只用了差不多两年时间。】

    ......

    嬴政的眼眸骤然睁大,满是不可置信。

    四十八岁!

    短短两年!

    刘邦竟能撼动大秦根基,颠覆王朝!

    是刘邦的成长速度,太过惊世骇俗,还是在胡亥统治下的秦朝,太过不堪?

    嬴政心中五味杂陈,紧握的拳头透露出他内心的复杂。

    他更愿意相信是前者。

    随即,他定了定心神,收敛了情绪,恢复了往日的冷静与威严,缓缓说道:

    “李斯,不用在各地寻刘邦了。”

    李斯闻言,面露讶异,他深知嬴政对刘邦和项羽二人的重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吃两个柠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吃两个柠檬并收藏我就刷个视频,怎么古人都破防了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