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三国时期著名的十大谋士,曹魏有四人,孙吴有三人,蜀汉也有三人。

    ????属于曹操手下的谋士,有司马懿,贾诩,郭嘉,荀彧。

    ????在孙权手下任职的,则有周瑜,鲁肃,陆逊。

    ????刘备手下也有三个著名的谋士,诸葛亮,庞统,法正。

    ????法正的名望甚至要比庞统大,因为他活的时间比庞统长,尤其在领兵打仗的问题上。

    ????刘备对法正可以说是言听计从,甚至有一种说法,法正不死便无三国。

    ????法正的逝世就好像蜀汉断了翅膀一样,形式急转而下。

    ????如果没有法正,也就没有刘备的立足点。

    ????刘备军团迟早会被孙权或曹操吃掉,顶多二分天下,不可能有三分天下。

    ????再说如果法正还在,凭借其才华智谋,东吴必败。

    ????也正因如此,便有法正不死便无三国的说法,足可见法正的厉害之处。

    ????在三国时期众多谋士的瞩目之下,苏晨向大家公布了最后一个著名的谋士。

    ????“法正,字孝直,陕西眉县人。”

    ????“法正的祖父法真气节清高,颇有美名。”

    ????“汉献帝建安初年,恰逢天下发生饥荒。”

    ????“于是法正和同郡的孟达一起南下入蜀,依附益州牧刘璋。”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法正才被刘璋任命为新都县令,出外任职。”

    ????“后来又被刘璋召回成都,升任军议校尉。”

    ????“当时法正在刘璋帐下既得不到信任和重用,又遭到本州县一起客居在蜀地的同乡非议。”

    ????“认为法正品行不端,因此才会不得志。”

    ????“益州一官员张松和法正友善,私下认为刘璋不是有所作为的英主,常常为此暗自叹息。”

    ????“建安十三年,刘璋派遣张松作为使者前往许昌拜见曹操。”

    ????“张松没有得到曹操的礼遇,回到成都后就在刘璋面前诋毁曹操。”

    ????“劝其与曹操断绝关系,转而结交豫州牧刘备。”

    ????“刘璋听从张松的建议,询问张松可以派谁为使者前去拜见刘备,张松于是举荐了法正。”

    ????“法正推辞不去,假装不得已才接受了这个任务。”

    ????法正:我的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正好和主公刘备的字完全相同,或许冥冥之中我和主公就有缘分。

    ????得知自己入选三国十大谋士,尽管早有预料,可依旧欣喜不已。

    ????他非常清楚这份荣誉的意义,意味着自己的名字得以流芳百世,被后世人所铭记。

    ????他的祖父法真有很大的学问,名声自是不必说,非常受人尊重。

    ????由于家学的熏陶,所以他从小的家教以及学问也是极好的。

    ????建安初年的时候,曹操刚刚统一北方。

    ????那时候天下饥荒,他不得不和同乡孟达一块儿入川投奔刘璋。

    ????一是来益州避难,二是混个官做做。

    ????毕竟他出身书香门第,凭借自己的才学,应该可以干出一番事业。

    ????但他很快发现,刘璋此人是一个不思进取的软蛋。

    ????而且没有伯乐的眼光,不识人才。

    ????其次刘璋并没有一统天下的野心,只想安居一方,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所以尽管他满腹的才学,在刘璋面前也得不到任用,只担任了一个小小的县令。

    ????乱世之下这个地位对于普通人绰绰有余,但对他而言,实在是埋没了自己的才华。

    ????不仅他对此很郁闷,就连身边的同乡都嘲笑他。

    ????和他一起来益州的同乡多多少少都在官场上小有名气,同乡见面会上他就是遭到冷嘲热讽的那个。

    ????他虽然觉得自己跟别人聊不到一块儿去,但是偏偏和张松一见如故。

    ????原因无他,因为他们俩人都觉得自己是天下难得的奇才。

    ????他们两人都知道刘璋不是一个英明的主公,于是就有了另谋明主的想法。

    ????北方的曹操势力越来越大,刘璋派张松出使曹营找靠山。

    ????张松没有得到曹操的重视,直接就放弃投奔曹操,转而想要投靠刘备。

    ????在张松的花言巧语之下,刘璋同意和刘备联合一起对抗曹操。

    ????而他作为使者前去拜见刘备,经过和刘备的一番交谈,他立马就认定了雄才大略的刘备。

    ????“法正返回成都,对张松表示刘备有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