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

    “夸完之后,陆绩、顾劭对庞统表示。”

    “如果天下太平了,希望和你一起品评四海之内的名士。”

    “于是东吴陆绩、顾劭、全琮等人与庞统结下深交之后返还。”

    “事后有人询问庞统,如他所见,是不是陆绩更好。”

    “庞统回答,驽马虽然精良也只能用于一个人罢了。”

    “而驽牛日行三百里,所能承载的岂止一个人。”

    “后来顾劭在庞统那里就宿,问庞统他素来善于识人,自己和他相比谁更厉害。”

    “庞统回答,论陶冶世俗,综合分析人物,他比不上顾劭。”

    “但是论述帝王的奇谋策略、总揽事物祝福因果的要义,他的才能似乎比顾劭稍强一些。”

    “顾劭认为庞统的话有道理,于是与他亲近起来。”

    李世民:孙刘联盟能在赤壁之战打败曹操的几十万大军,庞统的连环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曹操和孙刘联盟隔江对峙,双方开始了计谋的拉锯战。

    周瑜利用水军和地利优势,占据着战略上的主动。

    反观曹操,因为军队数倍于孙刘联盟,在实力上占据着主动。

    因此,在双方各有优势和劣势地位基础上,计谋智略的博弈成为了关键。

    在计谋的交战中,曹操一直处于被动状态。

    曹操被诸葛亮和周瑜带着节奏走,一步步走入他们设下的火攻陷阱内。

    周瑜一步步按照火攻的计划给曹操设套,不断地为火攻曹军,击败曹军而步步为营。

    当一切都顺利完成的时候,鲁肃建议让名士庞统去曹营献连环计。

    让曹军将战船用铁链钉锁在一起,就可以用火攻战胜曹军。

    在周瑜的安排之下,曹军果然中计,接受了庞统的诈降。

    来到曹操面前的庞统,向曹操献上了这条铁索连环计。

    由于这个建议正好能够解除曹军不习水战的燃眉之急,加上庞统有理有据的建言。

    曹操果然采信了铁索连环,并下令督造铁链。

    将自己的水军战船以排为单位,用铁链钉锁在一起。

    结局可想而知,黄盖诈降,一把大火将曹军烧得丢盔弃甲,赤壁之战也以曹操的失败而告终。

    连环计其实是一条铤而走险的计谋,不仅需要用对时间,更需要好的运气。

    环环相扣,环节多了,出纰漏的机会也就多了。

    所以,连环计一半是计,一半是运气。

    但不管怎么说,庞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刘备占据荆州领荆州牧时,庞统以州从事的身份代行耒阳县令。”

    “因为在任期间不处理县政,被免除官职。”

    “东吴鲁肃为此写信给刘备,表示庞统不是治理百里县城的人才。”

    “唯有让庞统担任治中的职位,才能施展他的才能。”

    “诸葛亮也向刘备提过庞统,于是刘备召见庞统交谈。”

    “经过一番交流过后,刘备对庞统大为器重,任命他为治中从事。”

    “刘备对待庞统的亲近仅次于诸葛亮,于是庞统就和诸葛亮共同担任军师中郎将。”

    “后来诸葛亮镇守荆州,而庞统则随刘备入蜀。”

    “有一次,刘备与庞统宴会谈话。”

    “询问庞统担任周瑜的功曹时,他自己到达吴地,听闻周瑜曾经秘密上报劝孙权扣留自己,是否有这件事。”

    “并说在谁的手下,当然就该忠于谁,让庞统不要隐瞒。”

    “庞统直言确有此事,刘备叹息自己当时处境危急,有所求不得不前往吴地,差点就落入周瑜的手里了。”

    “并表示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

    “诸葛孔明那时也劝他不要去,而且一再坚持,想来也是怕孙权扣留他。”

    “他当时却认为孙权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应该希望有他做孙权的援手。”

    “所以才坚持去见孙权,一点也没有疑虑。”

    “现在想来,这确实是一步险棋,并非万全之计。”

    李隆基:庞统要是一早就拿出举荐信,也不至于被刘备随意打发了。

    就他所了解的,庞统在去见刘备的时候,身上虽然准备着鲁肃和诸葛亮写的两封举荐信,可却并没有拿出来。

    而刘备在见到庞统时,也非常嫌弃庞统的丑陋样貌,并直接将其打发到了一个小县城。

    结果,庞统还没做多久的官,就被人举报了。

    刘备派张飞去查看,发现庞统用少量的时间处理了一个月的政务,并在其后拿出了鲁肃的举荐信。

    虽然那时庞统有诸葛亮和鲁肃的举荐信,但只是拿出了鲁肃的举荐信。

    在他看来,多少也能猜得到庞统此举的用意。

    无非就是在世人眼中,凤雏与卧龙齐名的存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