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绍的管理制度就过于宽松,不能产生震慑力。”

    “而丞相以严治政,全军上下都依法行事,这是管理上胜于袁绍。”

    “第四,袁绍表面上宽宏大量而内心则多疑,对所用之人也多有怀疑,重用的只有亲戚朋友。”

    “而丞相用人表面看来平易简单,而内心明察秋毫,用人从不怀疑,不管亲疏远近,只要有才就大胆使用他,这是度量上胜过袁绍。”

    “第五,袁绍善于思考却很难做决定,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而丞相决策果断,执行高效,应变能力强,这是谋略胜过袁绍。”

    “第六,袁绍世代公卿,喜欢用高谈阔论显示自己的高贵,因此投靠他的多为会吹捧装裱自己的人。”

    “而丞相诚心对待别人,不贪图虚荣,自己厉行节俭为下属做出表率,对待有功之人却从不吝啬。”

    “因此忠诚、正直、有远见、有真才实干的人都愿意投奔丞相,这是道德选择上胜过袁绍。”

    “第七,袁绍对见到的饥寒之人非常怜悯,对看不到的却考虑不到。”

    “而丞相对于眼前的小事不拘小节,而在大事上却毫不疏忽。”

    “忧国忧民,对天下的饥寒贫民都施以恩惠,没有疏漏。”

    “因此声望远远超过袁绍,这是仁德上胜过袁绍。”

    “第八,袁绍的大臣争权夺势,谗言四起惑乱视听。”

    “而丞相用道义教导下级,不让这种勾心斗角互相夺势的事情发生,这是明智上胜过袁绍。”

    “第九,袁绍是非不分赏罚不明。”

    “而丞相认为是对的事就以赏赐来推行它,错误的事就依法处罚来纠正它,这是管理文化上胜于袁绍。”

    “第十,袁绍喜欢虚张声势,并不懂得兵法的要领。”

    “而丞相打仗可以以少胜多,用兵如神,我军士兵都信任,敌人都惧怕,这是武略上胜于丞相。”

    “丞相有了这十个胜过袁绍的地方,击败袁绍就没什么可难的。”

    长孙无忌:郭嘉的《十胜十败论》令人叹为观止,值得我们大唐臣子学习。

    他对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这篇文章烂熟于心,深刻理解其中的深意。

    该文章从十个方面分析了曹操的优势,让曹操听后信心大增,有勇气面对实力强大的袁绍。

    郭嘉所指出的这十个方面,包括了政治措施、政策法令、组织路线及个人的思想修养、心胸气量、性格、文韬武略等多种因素,这都是关涉一个人事业成败兴衰的关键。

    郭嘉为曹操总结这十胜,也可能是初来乍到之际对曹操的夸赞,也可能是对曹操的鼓励和要求。

    希望曹操能保有这十胜优势,完成统一天下之伟业,郭嘉自己也便有出头之日。

    不过,他的这些推测意义都不大。

    无论如何,郭嘉能说出这十胜,说明郭嘉不仅仅是一个临事献策的谋士,而且还有成套的理论。

    “建安三年正月,曹操欲讨伐称帝的袁术。”

    “郭嘉表示吕布是见利忘义之人,可加封他为左将军、徐州牧,如此可防止他与袁术勾结。”

    “最终,袁术在曹操、刘备、孙策、吕布的围攻下丢失寿春,沦为了苟延残喘的冢中枯骨。”

    “四月曹操三征宛城张绣,在郭嘉败退诱敌的计策下又获得胜利。”

    “从此,张绣再无力量偷袭曹操后方。”

    “郭嘉便果断提出,是时候解决徐州吕布的问题了。”

    “徐州吕布实为心腹大患,丞相可先取吕布,扫除东南,然后再除袁绍。”

    “曹操又担心袁绍不同意,甚至支持其他诸侯再次偷家。”

    “郭嘉说袁绍现在想的是怎么快速吞并公孙赞与孔融的地盘,他反而害怕主公与他们两个结盟。”

    “我们只要派能言善辩之士去向其阐明厉害,完全可以获得拿下徐州所需要的时间。”

    “而谈判的结果比郭嘉预言的还要顺利,袁绍不仅支持曹操攻打吕布,还资助五千兵马运输粮草军械。”

    “建安三年十月,吕布在曹操与刘备联军攻击下退守。”

    “久攻不下的曹操粮草告急,就有了退兵的想法。”

    “郭嘉则立主坚持下去,并说有一条妙计可助破城谋。”

    “而这条妙计就是掘开沂水灌淹,吕布迫于无奈而开城投降。”

    “建安四年五月,刘备趁郭嘉与荀彧在外巡视工作的时机,向曹操请命,去阻截欲投奔河北的袁术。”

    “曹操一时大意,就让刘备带领五万大军前往。”

    “郭嘉回来后得知这个消息,立即跑来提醒曹操。”

    “说自己本意是软禁刘备,小用而不使其掌重兵即可。”

    “丞相不杀刘备,必有深略远虑,不过也不应该放其离去。”

    “古人云,一日纵敌万世之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