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加七个步兵旅、二个骑兵旅以及二个炮兵旅。”

    “张作霖指望这些人跟直系和皖系争天下根本行不通,旧派指望不上。”

    “尤其是与杨宇霆的矛盾,整个奉系可谓尽人皆知。”

    他当初在日本观摩期间,日本参谋本部的一位重要官员来拜访他,询问他到日本是否还有代表张作霖与日本签订密约的任务。

    “可是就在备战的当晚,日军从侧翼偷袭了郭军。”

    “孙传芳见奉系气焰嚣张,有吞并自己之意,便暗中拉拢江苏军务帮办陈调元,决定反击。”

    “这个时候,日本关东军为了维护自身利益也亲自下场。”

    “但即便奉系给了郭松龄如此优厚的待遇,郭松龄在奉系中又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可最后郭松龄还是选择了反奉。”

    而他爹比较重视新老之争和文武之争,却对士官派和陆大派并不关心。

    “江南只有刘毅飞跟孙传芳打了八个钟头的仗,别人他爹妈少给他装个胆,一枪没放,全投降了。”

    张作霖:郭松龄不仅辜负了我的信任,也辜负了我儿子的信任,实属忘恩负义的小人。

    自从他和张作霖政见不合之后,那些本就嫉妒他的军官趁机大进谗言,对他是处处排挤。

    “六个军团的负责人分别是第一军团姜登选、第二军团李景林、第三军团张学良、第四军团张作相、第五军团吴俊升和第六军团许兰洲。”

    “后路被抄,这不是闹着玩的。”

    “因此在张作霖独霸东三省后,他们也都跟着张作霖一起成为了奉系的领导人。”

    “经此一役,奉军元气大伤,由盛转衰,局势由此转变。”

    不过不管如何,既然郭松龄选择背叛,那就不能留了。

    而张作霖是土匪出身,为了自己获得最大的利益,不惜和日本人打得火热。

    孙传芳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压制张作霖的奉军嫡系看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

    “李景林之所以背刺张作霖,主要是军阀心理作祟,想要自立门户。”

    从那时起,他心中就有一个想法,张作霖要是利用卖国的这批军火攻打国民军,他就攻打张作霖。

    “1925年奉军整编后,共有六个军团,合计二十个师。”

    张学良:我对不起郭松龄,当年没有把他救下来。

    “浙奉战争的时候,奉军嫡系在提防冯玉祥。”

    “无奈之下,张作霖也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张宗昌身上,委任其为直鲁苏皖防御总司令。”

    “新派人的特点是会打仗、会建设、会练兵。”

    “张作霖可以说是把奉军的老本都交给了张学良,明显是在培养张学良将来接班。”

    “但关键时刻,愣头青郭松龄和老油条李景林把冯玉祥给救了。”

    “北洋军阀虽然号称直、皖、奉三大派系,但奉系和直、皖两系有很大的区别。”

    “但事情就是这么巧,由于一连串的事,坚定了郭松龄反张作霖的念头。”

    冯玉祥:只要郭松龄和杨宇霆有矛盾,郭松龄迟早要和我合作反奉。

    他是国家的军人,不是某一个私人的走狗。

    士官派老大杨宇霆和陆大派老大郭松龄水火不容,而杨宇霆利用他爹的支持始终压制陆大派。

    而那些没有做出大成绩的人,又是提拔,又是赏赐的,这让他心里如何能平衡。

    张学良:要是爹没有采取让郭松龄和杨宇霆相斗的策略,或许就没有如今拔刀相向的地步。

    “这场反奉风波一度还把张作霖逼到了绝境,甚至张作霖还做出了下野的打算。”

    他作为奉军的代表跑去日本观摩军事,这才明白事情的原委。

    “安徽的本土军阀认为奉系大势已去,随即纷纷倒戈。”

    “论装备,第三军团的各式轻重机枪多达千余挺,这个比例不仅高于同期的民国军阀,也高于日军。”

    “郭松龄是他留给张学良的肱股之臣,现在越是打压郭松龄,将来张学良才越有操控空间,让郭松龄对张学良感恩戴德。”

    “于是,这批奉系新派军官就分成了两派人,分别是士官派和陆大派。”

    “按理说郭松龄如此反常,张学良应该第一时间就控制他。”

    “张学良这一走,驻留天津的七万奉军便归由郭松龄指挥。”

    “张学良向郭松龄传达张作霖进攻国民军的命令,但郭松龄含糊其辞,就是不想开打。”

    “不过张作霖忘了一件事,那就是郭松龄这个人虽然有能力。”

    “可偏偏这时候杀出一个杨宇霆,死皮赖脸的非要主政江苏。”

    却不知道哪一根筋不对劲,居然还能起内讧,简直是离谱。

    “而看到冯玉祥、郭松龄、李景林三家起了内讧,原本已经打算卷铺盖跑路的张作霖顿时又燃起了希望。”

    郭松龄:张作霖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