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遭受巨大耻辱的日本敌人堂而皇之的来到京城,还要被光绪皇帝和康有为聘请为改革顾问,一跃成为大清国的座上宾,这让他们老百姓如何能接受。

    “现在伊藤博文来京,将要专政权柄。”

    虽然学习敌人的优秀知识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身实力没什么问题,但康有为恰恰忽略了政治方面的觉悟。

    “第二天,9月16日,光绪又向康有为发了两份诏书。”

    “一个明诏,让他速去上海督办官报,显然这是给慈禧看的。”

    各朝的统治者很能理解光绪的想法,国是统治者的国,而不是老百姓的国。

    袁世凯给他的感觉,就是一个趋炎附势之人,并不是一个为了理想愿意为之奋斗的爱国人士。

    现在光绪冲动之下,一言不合就要替换重要位置的官员。

    “就在慈禧决定回宫的当天,康有为的政变也开始了。”

    “这段话虽然是谣传,但在当时广为流传。”

    “而即使是这种妥协,也遭遇了守旧派官员的激烈抵抗。”

    “在用变法来维护清朝统治的层面上,光绪和慈禧是一致的。”

    原本康有为的维新派没有什么实权,就得不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就这样劣势的条件,想要戊戌变法成功无异于痴人说梦。

    不说其他的,仅仅废除科举制这一条,就要引得万千读书人口诛笔伐。

    “康有为顺势提出办银行,废八股,译新书,养人才,并推荐任用年轻人来实行改革。”

    他从这里就能看出,康有为的政治能力极低,成不了大事。

    “收到皇帝密诏的康有为痛哭流涕,并准备开始行动了。”

    “光绪和康有为的变法主张其实并不完全一致,特别是要把中国变向何处去的关键问题上有着严重分歧。”

    “康有为的变法是要变封建的中国为资本主义的中国,而光绪只是在封建的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革,没有想把中国引进资本主义。”

    “康有为的的狂妄让自己遭受了额外的保守派的憎恨,康有为已经成了保守派官员的眼中钉。”

    “整个中华帝国刚刚燃起的希望之光,随即被扑灭,中国人民又一次陷入了集体迷茫。”

    “康有为等人经过商议,既然圣上帝位不保,有两种方案可以挽回局势。”

    “关于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很多解释,因为康有为的政策太过于激进,政治经验不丰富,又太过于狂妄,到处树敌。”

    “把不愿意代递王照奏折的守旧派礼部六堂官罢免,并次日让四个改良派入军机处。”

    “荣禄询问康有为,以你的大才,有什么补救时局的方法吗?”

    “此时京城已经开始疯传,康党预开议政殿,后与帝不相容。”

    “9月16日和17日,在康党的上书要求之下,光绪接见了袁世凯。”

    “他们知道如何在正确的时期用什么样的语言怎么影响鼓动慈禧,如何在关键时刻递出致命一击,这些官场斗争的艺术早就被他们练就得炉火纯青。”

    “裁军节银,那些封建军阀就不会干。”

    “对于慈禧,虽然未必反对维新。”

    毕竟一边是没有实权的光绪和不懂政治的康有为,一边是深谙政治斗争掌握实权的慈禧。

    “对官员任命这种大事,慈禧是非常敏感的。”

    毕竟在皇权至上的王朝,和老百姓分享手中的权力是万万不能接受的。

    尤其是晚清时期的知识分子对谭嗣同感到敬佩的同时,也明白了变法这条路在中国彻底走不通,唯有革命推翻满清政府才能拯救中华儿女。

    对于康有为提出来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他不禁失望的摇了摇头。

    “在康有为和保守派两方心中,这场改革就是一场你死我亡的斗争。”

    可想而知,康有为等维新派宣布要废除科举的那一刻,肯定会引起全天下读书人的围攻。

    “虽然光绪鸡血满满,想要大干一场。”

    还以为康有为有什么高明的见解,结果让他大失所望。

    各朝的皇帝隐隐有一种感觉,随着晚晴老百姓越发不能忍受清政府的懦弱无能,迟早有一天会群起而攻之的。

    “而慈禧可是历经两次政变,是对权力极其敏感的人。”

    “然而根本上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力量薄弱的民族资产阶级救国尝试的失败。”

    不少有志之士开始思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他们认为维新派的改革行动急躁冒进,导致大量措施缺乏人手实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听到此消息的保守派觉得时机已经到了,9月18日下午,后党成员上奏慈禧。”

    “民族危机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侵略在加深,中国到底将要往何处去。”

    “并说,我去赴死,而你要继续活下去,现在康有为生死未卜,继续图将来的重任就交给你了。”

    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