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

    “然而后党打击帝党越狠,帝党的不安和自卫的心理也就越深,他们就越发加紧联合改良派。”

    “妖言惑众,僭越妄为,包藏窝心,结党营私,顽固派不断上书指责康有为。”

    实权皇帝都难以做到,就更不用说一个没有实权的傀儡皇帝了。

    “俄国派军舰占领大连、旅顺,英国强行租借威海卫,法国租借广州湾。”

    “资产阶级改良派借着甲午战败正式登上了政治舞台,康有为也得以高中进士,正式进入了官场。”

    刘彻:可惜,这样的变法改革注定要失败。

    “康有为及其改良派顺应形势,和帝党组成了牢固的联盟。”

    像戊戌变法这种由上往下的改革,哪怕是一个握有实权的皇帝都很难改革成功。

    “次年春,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了屈辱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辽东半岛,赔偿两亿两白银。”

    “割地显示清政府已无能力保护本国人民的安全,巨额赔款和各种不平等条约显示清政府已沦为帝国主义搜刮中国人民的帮凶,而清政府也依旧是那个腐朽的封建国家。”

    “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清朝,变则存、不变则亡越来越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的共识。”

    李世民:中华民族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不能再像之前的洋务运动那样小打小闹,想要解救中华民族,不大刀阔斧的改革是不行了。

    签订战败条约必然会引得全体国人群情激奋,而他要是可以在这件事情中好好表现,就可以吸引全国民众的目光。

    虽说最终没有成功,但不管怎么说他也是上书的一员,把自己宣传成公车上书的主导者也并无不可。

    大清的江山社稷危在旦夕,变法维新是必然的。

    “甲午战后,中华民族就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

    “光绪对于重要的事情都不敢做主,每每都会请示慈禧。”

    只要为了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哪怕个人方面有些缺点也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作为学术书籍,这些书贡献有限。”

    “如果甲午之前中国还有点尊严,想着要自强的话。”

    “数月之间,只有24岁的梁启超主笔的《时务报》销售万余份。”

    “一时之间,随着康有为及其党羽的奔波倡导,全国各地学会报纸大量涌现,林林总总,蔚然大观,给当时中国思想界刮起了一股飓风。”

    可当他从老师那里听到民权、平等、议会等思想时,他内心掀起惊涛骇浪,被这些西方思想所震撼。

    他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其他的就只能靠后代子孙的努力了。

    “这样他提出的变法主张有很多不切实际的内容,比如变卖边疆土地等。”

    “德国趁机派军舰于11月14日占领胶州湾,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租借条约。”

    “1895年甲午战败,日方点名要求李鸿章谈判。”

    “帝国主义国家瓜分非洲的同时,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毕竟他年少成名,是一个举人,而老师那时不过是秀才而已。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国家需要改革,但几乎所有人也不希望改革动了自己的利益。”

    好在甲午战败的消息给了他千载难逢的机会,让他从中看到了提升名望的机会。

    “康有为中进士之后,很快就上书光绪皇帝。”

    “这时康有为代表的改良派,随着民间救亡图存的呼声,闯入了光绪和帝党的眼里。”

    “主流话语从自强变成了救亡,清政府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泥潭之中无法自拔。”

    “亡国危机迫在眉睫,国家命运危在旦夕。”

    “但是如果把这些书看作是政治宣传书,则大获成功。”

    “而保守派的诽谤也随之而起,妖言惑众,毁灭圣教,几次焚毁康有为的书籍。”

    “李鸿章急电,日方限三日内签订条约,割让台湾与辽东半岛,赔偿两亿两白银。”

    “各省举人群情激奋,一波一波,摩肩接踵,前仆后继,纷纷联名上书拒签合约,要求严惩李鸿章。”

    要想不当奴隶,不当牛马,不任人宰割,就唯有变法图强。

    “康有为此时32岁了,屡试举人不中。”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康有为。”

    在当时顽固派占据主流的时代,康有为冒着断送前程的风险四方奔走变法革新,这样的勇气尤为难得,极少有人可以做到。

    “结果上书没被送上,还被考官以如此狂生不可中为由落马。”

    “几千年来,打压商人的封建制度构造让资本主义无法发展。”

    要知道改革就必然会触动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尤其是像戊戌变法这种方方面面都需要大力改革,可想而知遇到反对派的阻力有多么的大。

    “但一见到康有为,则瞬间瓦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