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是景寿,满洲镶黄旗人,世袭封一等公家。”

    他虽然知道自己没有治理好大清帝国,给天下臣民的名声也不好,但也不用如此揶揄他吧!

    他好歹也是堂堂的大清皇帝,颜面还是要顾忌的。

    而不是一下子得罪两人,让两宫太后联合起来。

    “9月10日,一个叫董元淳的御史上了一道《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并另简亲王辅政折》给两宫太后。”

    “按照规定,咸丰的灵柩将会在六天之后进京。”

    “肃顺此举意在挑起两宫太后的矛盾,只要她们有了矛盾,自己就有机会趁机扩张权利。”

    “咸丰疏远近支宗室,堪称是迷之操作。”

    “修理完慈禧后,肃顺随即又联合其他七个大臣,向慈安提出了一个十分过分的要求。”

    “景寿和恭亲王的关系如此之紧密,他在关键时刻不跳反就是见了鬼了。”

    他不用猜也知道,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肯定会为了权力斗得你死我活的。

    鲜明的例子就在眼前,他不愿意看到恭亲王独揽大权,把六岁的小皇帝踢到一边。

    “穆荫因为是领班军机大臣,位高权重,因此被发配军台效力,后被赦免。”

    “大吵大闹一番后,见对方都没有让步的意思,两宫太后和八大臣只好各自退一步。”

    “但考虑到醇郡王为人老实,不象恭亲王那样让人觉得有野心。”

    从始至终,顾命八大臣对两宫太后私底下的动作毫无察觉。

    “当年要不是杜受田帮助咸丰夺嫡,可能皇位就轮到恭亲王做了。”

    “由此,以载淳为同治皇帝,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以恭亲王为执政官的组织架构就这么确立了。”

    可他怎么也没有想对,他精挑细选的顾命八大臣,居然跟两宫太后有矛盾。

    至于其他的五个顾命大臣都是凑数的,网开一面再正常不过。

    “被修理一通后,慈禧的头脑相当冷静,她并没有把封号被贬低归咎于慈安,相反她很清楚自己当下必须要与慈安结盟。”

    “如果他支持八大臣,两宫太后就只能靠边站。”

    可把皇位交给六岁小儿,并让两宫太后和顾命八大臣形成三角制衡关系,共同辅佐小皇帝,这么做只能加速清王朝的灭亡。

    “说皇上年幼,应该由太后垂帘听政,并另选近支亲王,如恭亲王辅政。”

    “然而在见识了英法联军的洋枪洋炮后,匡源被吓破了胆,哭着求着让咸丰帝带他去承德,一时之间沦为笑柄。”

    他就没搞明白肃顺怎么想的,都已经和两宫太后闹得水火不容了,怎么还能不防着对方呢?

    尤其兵权是敏感问题,在慈禧太后出招的那一刻,就应该直接拒绝。

    “在场的大臣也很配合慈禧,大家义愤填膺,大骂肃顺混蛋。”

    “如此安排,让文祥对咸丰的遗诏非常不满。”

    可那时的大清江山已经风雨飘摇,不管是内部还是外部都面临着危机。

    “因为承德一带的兵马主要来自正黄旗汉军,如果醇郡王接管了正黄旗汉军,端华想再调兵就没那么容易了。”

    刚才听到主播说恭亲王把处理八大臣的责任推给他,还说什么他的名声已经很糟糕了,也不差这一条。

    毕竟顾命八大臣只有文官,没有武官,就注定八大臣只能依附两宫太后。

    “怡亲王载垣和郑亲王端华因为是亲王,可以留全尸,被判处在宗人府自尽。”

    不过他也不禁感叹,有愚蠢的君主,就会有愚蠢的臣子。

    论实权,两宫太后的权力比顾命八大臣要大得多。

    “如果让八大臣执政,内阁的元老们捞不到半点好处,所以当时能指使董元淳上奏书的人只能是周祖培。”

    “咸丰生前担心皇权被篡夺而设计出的权力制衡方案,看似巧妙均衡毫无披露,实则漏洞百出。”

    “他是咸丰姐姐的额驸,既是满洲勋贵,又是外戚,位列顾命八大臣的第三位。”

    “或许咸丰的安排是出于双重考虑,既要防止两宫太后架空皇帝,又要防着大臣架空皇帝。”

    顾命八大臣原本就执政根基薄弱,得不到大多数人的认可。

    愚蠢的咸丰皇帝最后临死前还出了一个昏招,把皇位交给年仅六岁的唯一儿子。

    “虽然载淳是咸丰唯一的儿子,继位法理毋庸置疑。”

    但按照他对大清晚期这群人的了解,后面肯定还会有内斗,直到最后有一人独揽大权为止。

    “自从八里桥之战后,北京也好,热河也罢,其实都没有多少清朝的正规军。”

    “这件事情在清末流传很广,就连溥仪撰写自传《我的前半生》时也记录了这件事。”

    之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咸丰的表现就很愚蠢,一点也没有明君的样子。

    “但正所谓考虑的太多,担心的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