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多平时信任的大臣,最后却背叛她,她一时也不知道是什么心情。

    一四三.四二.一六八.四三

    “武则天淡定的下了诏,赦免了王皇后、萧淑妃、褚遂良等曾经敌对过的一干人。”

    “晚年的武则天开始怠政和贪图享乐,宠幸张昌宗、张易之兄弟,跟外界的联系减少,对朝政的控制力也有所下降。”

    可现在听到张昌宗、张易之两兄弟,大家不得不感慨,不愧是女皇,玩得真花,都一大把年纪了,居然还要找两个男宠。

    “自此后,武则天无意立武承嗣、武三思为太子,并将李显秘密接回洛阳立为皇太子。”

    “武则天看见李显也在人群之中,便对他说:这件事是你让干的吗?这两个小子已经被诛杀了,你可以回到东宫里去了。”

    各朝古人无不感慨万千,一代女皇就这样黯然离场,大家心里也空落落的。

    “正月二十三日,武则天颁下制书,决定由太子李显代行处理国政,大赦天下。”

    她知道最终还政于唐,可没想到是以这种政变的方式。

    “武周政权的更替让李唐王朝提前复辟,政权重新回归李唐王室,也回到男人统治的时代。”

    他之所以不想政变,除了母后已经熬不了多久,皇位马上就要落到他手上,完全没必要政变。

    “武则天吃惊地坐起来,连忙询问是谁在做乱。”

    而且发动政变还有失败的风险,一旦政变失败,李显的太子之位肯定是保不住的,最终皇位也会落到李旦手中。

    他只是有些感慨,天下在她的统治下,不管是大臣,还是老百姓,最后心里想的还是李唐。

    “张柬之: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阴谋造反,臣等已奉太子的命令将他们杀掉了,因为担心可能会走漏消息,所以没有向您禀告。在皇宫禁地举兵诛杀逆贼,惊动天子,臣等罪该万死!”

    但也有很多古人觉得很正常,毕竟很多皇帝白发苍苍还不忘纳妃子,女皇一大把年纪找男宠也无可厚非。

    两兄弟不想着巴结讨好李显,反而要对付李显,作死的人拦不住。

    各朝古人纷纷赞同狄仁杰所说的话,道理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应该愤怒吗?可她好像并没有,反而一脸平静,无喜无悲。

    “崔玄炜(wei):我这样做正是为了报答陛下对我的大恩大德。”

    原本武则天就是独揽大权的皇太后,做不做皇帝照样权倾朝野,根本就没有必要迈出最后一步。

    “神龙元年(705年),宰相张柬之等人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来到玄武门,派遣李湛和王同皎到东宫去迎接太子李显。”

    之前李显说要把大唐江山送给岳父,如今箭在弦上却又胆小软弱,这个李显一点皇帝的样子都没有。

    “过程可以说是惊险刺激,武则天当了十五年皇帝,最后在一场著名的政变中结束了武周政权,天下再次回到李唐手中。”

    大家一时之间有些感慨良多,当初武则天从自己儿子手里抢走了皇位,而在晚年却被儿子逼着退位,真是世事无常啊!

    别说是其他人感叹,就是武则天本人也同样神情复杂,沉默不已。

    “李显:凶恶的小人的确应该翦除,但是天子圣体欠安,你们这样做能不使天子受惊吗!请诸位日后再图此事。”

    “李显这才同意出来,王同皎将李显抱到马上,并陪同太子来到玄武门,斩断门栓进入宫中。”

    各朝古人无不摇头叹息,这个李显太过懦弱胆小,都已经到这个份上了,居然还想着逃避。

    “李谌:诸位将帅宰相为了国家不顾身家性命,殿下为什么非要让他们面临失败的酷刑呢!请殿下亲自去制止他们好了。”

    “在这种背景下,除掉张氏兄弟对于李显来说势在必行并且刻不容缓。”

    张柬之一行人为了拥立之功,强行拉着李显发动神龙政变。

    他认真研究过神龙政变的全过程,觉得张柬之等人更像是为了泼天大功发动的政变,而并非什么为了大唐江山。

    “神龙政变标志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一切立法制度重新回到唐高宗时期。”

    “宰相狄仁杰对犹豫不决的武则天说,姑侄和母子相比,哪个比较亲近?陛下立儿子,那么千秋万岁后,会在太庙中作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么从未听说侄子当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庙。”

    也难怪皇位最后落到李隆基手里,如今看来一点都不意外。

    侄子再亲,也没有儿子亲,有好东西肯定要给儿子,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旦武则天病逝,皇位只可能是皇太子李显的,根本就不可能落到二张兄弟手上。

    不管碑文是什么,是夸赞还是贬低,好像都不合适,唯有无字碑最为适合。

    唐高宗李治在听到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合葬乾陵时,他的脸色尤为复杂,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酷酷的橙子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酷酷的橙子并收藏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