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晏说道:“现在长安调大王回去,江夏又发生这种事,若是处理不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杜甫说道:“叛乱之事更加严重,大王应该先处理完叛乱,再回长安。”

    颜真卿说道:“不!大王现在必须立刻回长安,若是大王此时此刻带兵去江夏平乱,只会让朝廷更加怀疑大王!”

    “清臣说的有道理,我现在必须立刻回长安,但是江夏郡一事也必须立刻处理,这两件事是有关联的,若是江夏郡的局势不受控制,朝廷必然让我负责!”

    李倓言之凿凿地说道。

    “江东各家又心怀异心,新政在关键时期,朝廷有人想借着江夏郡一事除掉我们,我们却要借助这件事,为我们立威,彻底打开江东的局面!”

    众人心下了然,他们跟随李倓一起到江东,前途和命运几乎都压在李倓身上了。

    “清臣。”

    “下官在!”

    “目前我们有多少兵力?”

    “有三千人了。”

    “你带两千人,走一趟江夏,务必以最快的速度把江夏的叛乱平定下来。”

    “是,下官遵命,不过下官并无打仗的经验,恐怕……”

    “所以,就麻烦王公与清晨一同前往。”

    王忠嗣出列:“遵命!”

    王忠嗣的职位暂时不能挂在军队里,但指挥打仗,非他莫属。

    所以李倓这个安排,名义上是颜真卿,其实是王忠嗣。

    “诸君,我回一趟长安,扬州的局面就仰仗诸位了。”

    众人站起来,做叉手礼道:“吾等必不负大王厚望。”

    收拾了一番,李倓带了充足的护卫,离开扬州,一路赶回长安。

    颜真卿则点了两千兵马,从扬州一路沿江而上。

    冬天长江的水流并不算大,逆流而上的阻力自然就不大。

    转眼已经到了十二月,江夏郡的事情,传到了长安。

    这个消息仿佛一颗巨大的陨石,砸进原本就风急浪高的湖面,卷起了千层巨浪。

    一时间,流言蜚语甚嚣尘上。

    有人说江夏郡发生这种事,罪魁祸首就是建宁郡王。

    主张现在应该立刻派兵沿汉水南下,进入江夏郡,先平定叛乱再说。

    还有人说建宁郡王早已派兵进驻了江夏郡,江夏郡现在根本不是简单的围攻衙门,而是建宁郡王的军队正在攻占江夏郡。

    也有人说,建宁郡王在江南发展了二十万大军,江南东道已经被他彻底掌控,江夏郡是第二个要掌握的位置。

    因为拿下江夏郡,可以走襄阳,进入南阳,随即抵达洛阳,控制东都。

    甚至有人说建宁郡王在江南布了一场大局。

    江夏郡只是疑兵之计,建宁郡王重兵其实在东线,已经出发北上,占领江淮,挺进河南道。

    按照长安这种传言,李倓就差称帝了。

    总之,这建宁郡王就是反了!

    至于圣人之前还宣召他回京,肯定不会回了。

    傻子才回!

    接下来,三省六部九卿诸多官员纷纷奏疏,一时间人心惶惶。

    仿佛东南一带,已经兵戈四起,战火弥补了一样。

    李隆基也被这些谣言搞得夜不能寐,食不下咽。

    甚至多次问高力士:“建宁回来了吗?”

    “三郎莫急,应该快了。”

    十二月初五,刚结束了一天的公务,王鉷在回去的路上。

    京兆尹萧炅说道:“王公,你说这建宁郡王到底怎么想的,刚去了江东一年,就敢造反!”

    “谁知道他怎么想的?”王鉷得意地笑道,“之前在长安纨绔习惯了,好歹有人管着,这到了扬州之后啊,就无人管了,又是大都督,又是团练使,少年人自傲,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

    “听说圣人早就传召他回京?”萧炅说道。

    “回京?”王鉷呵呵呵地笑起来,“你觉得建宁郡王这个时候还会回京吗?”

    “必然不会回了,眼下长安上下都在讨伐他建宁郡王,此时他还敢回来,必死无疑!”

    说话间,前面主街道一队人马风风火火地奔来。

    “是何人敢在朱雀大街上如此大的派头!”王鉷不悦地说了一句,定眼看去。

    只见前面一队人马,风驰电掣而来,周围的人连忙避让。

    “都让开!建宁郡王王驾回京!都让开!”武二郎大声呵斥着。

    李倓的这些人马,像土匪一样闯进了朱雀大街,在长安街头高调地奔走。

    “建宁郡王?”萧炅愣了一眼,看过去,却只看见数不清的骑马者。

    这些人衣着色彩鲜明,行动快捷。

    “他回来了!”王鉷大吃一惊。

    人群中,王鉷隐约间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

    “他真的回来了!”王鉷大叫起来,“他怎么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画凌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画凌烟并收藏每天饮酒赏乐,我成了千古一帝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