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努力,争取早日让拜火教的影响力超过那些该死的秃驴!”

    同行是冤家,这点用在传教上也是一样的,秦末始皇帝焚书坑儒,狠狠的打击了一批方士,巫神等神棍,等到大汉开国之时,徐凡又趁着战乱的时机,继续重创方士神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大汉都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宗教派系。

    但等大汉的势力范围影响到天竺之后,胡亥为了和天竺的僧侣集团争夺金融上的霸权,联合婆罗门教和天竺其他的小教派打击佛教,佛教被迫提前几百年开始寻找出路。

    而后这些佛教徒就来到了大汉,这个时候这些僧侣才惊喜的发现,大汉不但人口比天竺多,国家更加富裕,这么大的国家居然没有什么影响力大的宗教,这简直就是佛祖赐给他们的基业之地。

    于是佛教开始以会稽郡为起点,开始在整个大汉范围内传教,而后就是天竺的其他教派,儒家开始在匈奴国整合境内的所有宗教之后,以拜火教为首的匈奴各大教派也开始出现在大汉,再后面这是大秦洲的景教,托勒密国的太阳神教,猫神教,狗神教,公羊神教。

    这些涌入大汉的宗教时间或长或短,教派或大或小,这其中资格最老,规模最大的则是佛教。

    佛教的教义有很强的思辨性,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具有丰富哲学思想的宗教派别。佛教的思想性很突出的表现是它有严密的理论体系和逻辑论辩思维。

    所以佛教在和其他教派论战的时候,占尽了上风,一般情况下没有哪个教派能说的过佛教徒。同时他们在天竺遭受打击之后,佛教深入大汉之后身段放的非常软,那些不合时宜的等级制度和教条,佛教徒在传教的时候会根据大汉的情况予以改变。

    知道大汉的社会更讲究平等公正,来到大汉的那些佛教徒,更突出的是众生平等的理念,还有导人向善的理念,以此来融入大汉的社会当中。

    当然如果光是这样的话,还不足以让佛教成为大汉宗教界的扛把子。关键是佛教传入大汉之时,已经被大汉打击了十几年的方士团体,忽然发现佛教徒是一个好身份,成为佛教徒,就没人说他们用不死药来欺骗始皇帝的事情,也可以摆脱这几百年来,河伯娶妻,山神娶妻带来的恶名声。

    大汉主要打击的就是这些草菅人命的事情,只要哪里敢出现这样的风俗,第一个抓起来的就是那些方士,其他组织者也会毫不留情的抓起来而后吊死。

    再经过教育宣传,让这些村民知道所谓的河伯娶亲,山神娶亲,不过是这些方士联合地方上的豪强,为了榨取百姓钱财而弄得草菅人命的事情,这一套下来那些方士的名声彻底臭了,最起码几十年内在大汉都是很难混的。

    佛教徒就不一样了,因为是全新的宗教,在大汉就没有污点,加上其教育讲究众生平等,导人向善,这容易被大汉的普通百姓接受。

    于是大汉本土大量的方士把头一剃,成为了虔诚的佛教徒,也开始传导释迦摩尼众生平等,导人向善的理念。

    而对佛教的传教而言,有大汉本土方士加入,那就是如虎添翼,这些方式很快就找到了佛教传教最大的弱点之一,那就是不是大汉的本土宗教,大汉的百姓是极其高傲的,你不是自己人,那传播就会受到限制。

    这就让这些僧侣感到为难了,释迦摩尼传教的范围一直都是在天竺附近,他们想和大汉搭关系也搭不上啊。

    但这对那些方士来说根本算不得什么,这年头出门在外关系都是自己找的,当今的太上皇,做了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这些本土的僧人查找大汉的典籍,终于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了,那就是百家之宗的老子,在函谷关写下《道德经》之后,就西去不知所踪。而大汉的西面正好就是天竺了,而更巧的是老子出现的时间,和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是一个时间段的。

    而释迦摩尼没出家之前是一个王子,这样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王子为什么会突然觉悟出要出家,并且还有了如此高深的智慧?

    “有这种事?”这些天出来的僧人都迟疑了,联系到释迦摩尼的经历,还真有这种可能性。

    “那必定是要有一个智慧更高的学者去教导释迦摩尼了,您看这不就对上了,释迦摩尼就是老子教导出来的,佛教就是道教的一个分支。”

    “但佛教的理念和道教不同啊?”

    “都四五百年过去了,自然会有不同之处的,更不要说老子还教导过孔子,这儒家的学问和道家有相关性吗?但孔子依旧是老子教出来的。”

    “我们再去找家的人,再编撰一套老子化胡,不对,是我们把这段历史比较写实的宣扬出来,以后我佛教的根基就在大汉,这样佛教就是自己人了。”

    有了本土人的加持,再加上老子化胡的故事,佛教的影响力更上一层楼,当徐凡发现这一切的时候,大汉境内已经有几十个郡县有佛教的寺庙了。

    想到历史上的三武一宗灭佛运动,为了防止佛教发展的和历史一样的狂野,徐凡就弄出宗教司,来专门管理大汉的宗教人士,还有历史的度牒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小兵王2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小兵王2并收藏秦末,我成为了位面之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