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试点与地方乱象(2/3)
是有悬崖,臣的想法就是多适应几条道路,当大汉现在这条路走不通的时候,还有其他的道路可以选择。”
叶腾这些人和徐凡不一样,不要说是官营经济,就大汉现在产业发展的局面,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走,各行各业虽然发展的很好,但总是产能过剩,这就很苦恼,现在这套经济体制每十年就会出现问题,怎么看都不像通天大道,这个时代的人都有很强的道德感,他们都想自己弄出来的政治运行模式,能运行百年,最好像周公旦那样,带来800年的王朝国运。
法家他们提出来的模式,虽然还不知道有什么缺陷,但却有两条明显的好处,他们想找一条更平稳的道路,有此想法自然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徐凡听完两个人的话,陷入了沉思,官营经济的弊端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条道路大汉现在不走一遍,说不定后世子孙就会想办法走一遍。
王莽改制,能说人家一点理想都没有,王莽要真没有理想,说不定还真可以把他的新朝延续几十上百年,但惨就惨在他的的确确是想均田,实现儒家理想当中的三代之治,只可惜这是以毁灭一个帝国为代价,证明了这条道路走不通。
东汉时期的儒生至此受到打击,这彻底的失去了理想,所以到了东汉门阀当道,一本本儒家经典成为了家学,他们只关心自己家族的传承,再也不关心社会发展的遇到的问题。东汉王朝四世三公的前提,是无数的寒门世子报国无门。所以东汉这个王朝在历史上的确没什么好讲的,当他们失去了向上的理想,东汉不管是在国土面积,军事力量,乃至百姓生活水平都不如西汉,那只能讲讲道德迷惑百姓,于是就出现了24孝这种堪称奇幻的行为。
用后世网络的热语来说,东汉的两百年就是历史的垃圾时间,因为他从政治,经济,文化上从来再也没有攀登上西汉时期的高峰,而是处于一种逐步衰弱的状态当中。
徐凡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这个时期这么多英雄豪杰,怎么就无力回天,让一个最垃圾的家族获得了天下,现在知道是因为当时的天下是那些垃圾的门阀士族占据天下,这不是一两个英雄豪杰能够改变的大势。
徐凡发现只有他在位的时候,多试验几条道路,哪怕是错的也没有关系,只当是为子孙后代,积累经验,有他在的话,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大汉朝廷试错()
的成本。
想通之后徐凡道:“等周勃回朝之后,朝廷在一郡作为试点。”
“陛下圣明!”叶腾和曹参道。
十二月二日,已经回南郡的周勃得到天子的命令,让他代表大汉朝廷去处理江淮郡县的乱象,让地方汉吏听从朝廷的命令。
去年今年的上计,徐凡把大汉各郡的郡守召集起来,给他们通报了产能过剩和即将来到的经济危机,让他们做好准备应对危机。
各地郡守听到天子这话,但做出的反应确实和徐凡想的完全不一样,他们不但没有准备清场离开,反而加大了筹码,反而想趁着这场危机来临之时搏一搏。
纺织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徐凡有后世的经验,知道在这种竞争激烈的行业,官营作坊一般是占不到什么优势的。
正好大汉这几年钢铁厂,器械厂,蒸汽厂,造船厂强势崛起,能提供的利润越来越高,徐凡就干脆趁着纺织业行情好的时候高位抛盘。
而这些纺织作坊,一部分被纺织厂本身的工匠购买,成为集体作坊,还有一部分被私人的纺织业作坊主购买,对朝廷来说纺织业无利可图,对他们来说可不一样,降低一点福利待遇,利润不就上来了,而且他们想要以此扩大市场的份额。
纺织业已经是大汉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了,越具有规模优势越可以占到上风,所以这些私人的作坊主不想被淘汰出局,只能拼命的扩大自身的规模,靠规模优势获得利润,哪怕利润降到只有半成,但只要能卖出1亿的货物,就能获利500万钱。以量取胜已经是纺织业的常态了,这些人已经卷到了全行业无利可图的地步了。但他们无利可图也要熬,熬死其他人,自己就可以活。
但还有一部分被郡少府购买,朝廷的少府看不上这些纺织作坊的利润,但大汉郡县官员却还是非常愿意接手。
他们知道大汉即将爆发产能危机的时候,不但没有收手的意思,反而有点像学习徐凡当年,逆势扩张产能,占据更多市场的想法。于是他们这一年大干特干,兼并的大量的地方纺织作坊。
两个月前,宋义和熊心找到徐凡,小心翼翼的对徐凡说,朝廷要四大钱庄收缩战线,收回贷款,对于民间作坊的贷款他们已经完成了九成。
但还有一部分郡县官营作坊,他们不但不还钱,还想继续借款,两人自然不肯,这要是违反了天子的命令,两人还有前途在。
但让宋义两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地方上的钱庄已经失控了,即便是两人已经下达命令,不允许继续借贷。
但截止到大汉十九年十月,地方郡县贷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六成,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叶腾这些人和徐凡不一样,不要说是官营经济,就大汉现在产业发展的局面,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走,各行各业虽然发展的很好,但总是产能过剩,这就很苦恼,现在这套经济体制每十年就会出现问题,怎么看都不像通天大道,这个时代的人都有很强的道德感,他们都想自己弄出来的政治运行模式,能运行百年,最好像周公旦那样,带来800年的王朝国运。
法家他们提出来的模式,虽然还不知道有什么缺陷,但却有两条明显的好处,他们想找一条更平稳的道路,有此想法自然就是很自然的事情。
徐凡听完两个人的话,陷入了沉思,官营经济的弊端只有他一个人知道,这条道路大汉现在不走一遍,说不定后世子孙就会想办法走一遍。
王莽改制,能说人家一点理想都没有,王莽要真没有理想,说不定还真可以把他的新朝延续几十上百年,但惨就惨在他的的确确是想均田,实现儒家理想当中的三代之治,只可惜这是以毁灭一个帝国为代价,证明了这条道路走不通。
东汉时期的儒生至此受到打击,这彻底的失去了理想,所以到了东汉门阀当道,一本本儒家经典成为了家学,他们只关心自己家族的传承,再也不关心社会发展的遇到的问题。东汉王朝四世三公的前提,是无数的寒门世子报国无门。所以东汉这个王朝在历史上的确没什么好讲的,当他们失去了向上的理想,东汉不管是在国土面积,军事力量,乃至百姓生活水平都不如西汉,那只能讲讲道德迷惑百姓,于是就出现了24孝这种堪称奇幻的行为。
用后世网络的热语来说,东汉的两百年就是历史的垃圾时间,因为他从政治,经济,文化上从来再也没有攀登上西汉时期的高峰,而是处于一种逐步衰弱的状态当中。
徐凡小时候看《三国演义》的时候就有一种感觉,这个时期这么多英雄豪杰,怎么就无力回天,让一个最垃圾的家族获得了天下,现在知道是因为当时的天下是那些垃圾的门阀士族占据天下,这不是一两个英雄豪杰能够改变的大势。
徐凡发现只有他在位的时候,多试验几条道路,哪怕是错的也没有关系,只当是为子孙后代,积累经验,有他在的话,可以最大程度减少大汉朝廷试错()
的成本。
想通之后徐凡道:“等周勃回朝之后,朝廷在一郡作为试点。”
“陛下圣明!”叶腾和曹参道。
十二月二日,已经回南郡的周勃得到天子的命令,让他代表大汉朝廷去处理江淮郡县的乱象,让地方汉吏听从朝廷的命令。
去年今年的上计,徐凡把大汉各郡的郡守召集起来,给他们通报了产能过剩和即将来到的经济危机,让他们做好准备应对危机。
各地郡守听到天子这话,但做出的反应确实和徐凡想的完全不一样,他们不但没有准备清场离开,反而加大了筹码,反而想趁着这场危机来临之时搏一搏。
纺织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徐凡有后世的经验,知道在这种竞争激烈的行业,官营作坊一般是占不到什么优势的。
正好大汉这几年钢铁厂,器械厂,蒸汽厂,造船厂强势崛起,能提供的利润越来越高,徐凡就干脆趁着纺织业行情好的时候高位抛盘。
而这些纺织作坊,一部分被纺织厂本身的工匠购买,成为集体作坊,还有一部分被私人的纺织业作坊主购买,对朝廷来说纺织业无利可图,对他们来说可不一样,降低一点福利待遇,利润不就上来了,而且他们想要以此扩大市场的份额。
纺织业已经是大汉竞争最激烈的行业了,越具有规模优势越可以占到上风,所以这些私人的作坊主不想被淘汰出局,只能拼命的扩大自身的规模,靠规模优势获得利润,哪怕利润降到只有半成,但只要能卖出1亿的货物,就能获利500万钱。以量取胜已经是纺织业的常态了,这些人已经卷到了全行业无利可图的地步了。但他们无利可图也要熬,熬死其他人,自己就可以活。
但还有一部分被郡少府购买,朝廷的少府看不上这些纺织作坊的利润,但大汉郡县官员却还是非常愿意接手。
他们知道大汉即将爆发产能危机的时候,不但没有收手的意思,反而有点像学习徐凡当年,逆势扩张产能,占据更多市场的想法。于是他们这一年大干特干,兼并的大量的地方纺织作坊。
两个月前,宋义和熊心找到徐凡,小心翼翼的对徐凡说,朝廷要四大钱庄收缩战线,收回贷款,对于民间作坊的贷款他们已经完成了九成。
但还有一部分郡县官营作坊,他们不但不还钱,还想继续借款,两人自然不肯,这要是违反了天子的命令,两人还有前途在。
但让宋义两人万万没想到的事情地方上的钱庄已经失控了,即便是两人已经下达命令,不允许继续借贷。
但截止到大汉十九年十月,地方郡县贷款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六成,当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