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棚里,刘德花看着自己满身都被贴上光点,显得非常局促。

    这是拍电影啊,好奇怪啊!

    对着绿幕拍戏都够怪的了,现在还穿着紧身衣像个猴子一样。

    技术的进步可真让人大开眼界!

    刘德花现在就一个感觉,内地的电影真的太牛了,已经彻底超越香江追上好莱坞了。

    工程师给他弄好衣服后,拍拍他的肩膀说道:“好了,待会就按照之前练习的做就可以。”

    刘德花点点头,深吸一口气对着镜头比划一个OK的手势。

    几个专家此时盯着电脑转化过来的画面满意的点点头。

    电脑里的画面看不到人,也没有任何的背景,只有一群点构成的人形。

    陈时平也拿着对讲机喊了开始。

    专家们小声地聚在一起嘀咕:

    “换了新的二极管光点就没有丢失了。”

    “原来的红外还是不够敏感,不过英国佬的东西本身也不灵敏,回头全给换了。”

    “你们看这个转换仪的处理速度,延迟非常高,一共八十多个光点,转化的速度就严重受阻,我觉得后面研究的时候要加一道过滤系统,把无用的信息过滤一遍,这样就能更快了。”

    “咦,老张,你还懂电脑工程了?”

    “这几天刚学的。”

    “看的什么书,回头给我看看。”

    陈时平此时默默地往旁边走几步,不想听他们聊天,太打击人了。

    他从前几年在北大投资数字特效研究室就开始看书了。

    看了五六年书了,到现在还没看明白呢。

    这些专家才琢磨几天就把这些东西弄明白了。

    人与人之间的智商差距这么大嘛?

    好难过啊!

    淦!

    一直到这段镜头拍完,陈时平还沉浸在自己是个笨蛋的情绪中。

    没天理啊!

    拍完后,专家们还拉着他一起开会讨论。

    陈时平:嗯嗯没错您说的好是是是.

    一连七八天的时间里,陈时平都生活这种氛围中,感觉自己像是一个混进狼群的哈士奇。

    不过动捕系统这几天的使用也逐渐让这些专家慢慢摸清楚了。

    工作原理,具体是怎么运行的,他们已经门清。

    就是想要做出来还是需要去研究才可以。

    特别是CCD图像传感器,这个才是重中之重,这还关乎着数码相机和摄影机呢。

    陈时平就跟听天书一样,反正每次开会结束就一句话。

    “你们放心大胆干,要多少钱吱声!”

    专家们都喜笑颜开,最喜欢这种不差钱的人了!

    此时京城的一家医院里,张一牟听助理说了剧组的事情,心里也松一口气。

    陈时平去接手他就放心了,只不过怎么推翻自己的方案用什么动捕系统了。

    那不是动画吗?能做出来逼真的效果吗?

    张一牟心里还是有些担心的,只不过现在也没办法,只能先养着才行。

    只是他脑子里琢磨着要快点恢复进组赶赶进度,要是到时候特效做出来的效果不好,还能有时间补拍。

    张一牟不太信任这些纯电脑做出来的特效,认为这失去了电影的魅力。

    真正的电影应该是导演演员美术所有人一起做出来的艺术结晶

    电脑做出来的科技产物会失去画面的质感和魅力。

    张一牟有这样的想法并不奇怪,他就是电影美学的大成者。

    特效什么的只能是辅助,真正的电影美学还是在镜头里,而不是在电脑里。

    好莱坞的一些大片他很喜欢,但是对那些电脑特效他并不感冒。

    那些是创意,并不是电影之美。

    如果陈时平知道他的想法一定会说,伱小子是没看到真正牛逼的特效,你给老子等个几年!

    或许等到指环王那样的电影出来,张一牟就会见识到特效之美了。

    特效是只为了将人类的想象力具象化,美的从来不是什么画面,而是人类的想象力!

    哪怕是传统的胶片电影也同样如此,都是人类想象力的体现。

    艺术来自生活,但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加工嘛。

    不然看什么艺术,直接看现实不就好了.

    神秘海域剧组,陈时平拍了一个多星期,用动捕把两分钟的特效镜头全部拍完了。

    拍完后他就拍拍手收工回京城了。

    这两分钟的戏份要是让张一牟实拍的话,估计最少要拍一个月。

    自己这算是给他把时间抢回来了。

    赵飞和徐客他们后面拍一些不重要的镜头或者帮张一牟筹备好后面的拍摄就行。

    陈时平在回京城的路上和那些专家一直都在聊技改的事情。

    只不过这一次聊的不是专业技术,而是筹备工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1988从独立制片人开始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骑猪的小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骑猪的小猫并收藏1988从独立制片人开始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