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赵尘用“孙膑减灶”(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计谋斩杀了颜良,又生擒了张郃,取得了与袁绍大军对战的第一次胜利。

    张郃始终不明白赵尘的计谋。

    赵尘笑道:“此计谋只可骗骗颜良这般猛将,骗不了儁乂将军。儁乂将军只是一时疏忽,细想便能明白。”

    张郃听了,略有所思,回顾着对抗的整个过程。

    忽然间,恍然大悟。

    (插播:东汉末年的多数将军,通常读《左传》《国语》《汉书》《礼记》《六韬》《商君书》《汉书》等之类益人意智的书,也有如关羽一般,手捧《春秋》,却不见《孙子兵法》,也有如许褚一般,鲜有读书者。至于《史记》和《孙子兵法》,从曹操为《孙子兵法》注解史上特别注了一笔,和孙权劝学的书目里,笔者猜测,此两本书,流传的并不多。)

    五日前,赵尘听闻袁绍派来救兵,便率领张辽和陈到两位大将,领一万大军直奔袁绍大军前往临淄城的必经之地西安。

    途径临淄城之时,便将守将徐盛一同带上,留下陆逊独自守临淄。

    四日前,颜良领二万大军到达西安,与赵尘对峙。

    赵尘看准颜良此人勇猛无比,但乃莽夫也,便定下诱敌深入了,围而歼之的计策。

    他命大军混乱建营,营中将士随意行事,抛开一切行军纪律,让前来探营的颜良小看赵尘,觉得赵尘是名不副实。

    而后,赵尘想用自己来引诱颜良,可是遭到了众人的反对。

    一来是赵尘原本就受伤,岂能肩负如此危险的任务,二来是赵尘的伤就是亲自诱敌而遭受的,张辽等人说什么也不可能再让赵尘亲自诱敌。

    上次临淄城外是没办法,如今有三位将士在,怎么可能还会让赵尘出面。

    徐盛当即说道:“军师,颜良军中无人见过军师容颜,盛与军师身材相仿,若是着军师衣裳,定能骗过颜良大军。”

    徐盛一直想要弥补消息走漏之事,只是无缘机会。

    如今引诱颜良这般大好的机会,他岂能放过。

    看着眼神坚定的徐盛,赵尘欣慰不已。

    先前还只是在萧建帐下为百夫长,如今已经可以肩负起独领一军,对抗颜良的战将了。

    这般变化,既是徐盛本身出色,更是他自己识人之明。

    “多谢文向,便由文向替吾来引诱颜良。”

    “军师何必言谢,此乃盛之使命!”

    徐盛单膝跪地,领下军令。

    赵尘又叮嘱:“今夜颜良必来袭营,汝便领五千人马,稍作抵抗,而后一路北上。”

    徐盛有些惊讶,问道:“军师,我军势力都在东面,临淄、营陵,还有其他收来的小县,为何放弃西面而选择北面?北面可都是袁谭的地盘。”

    赵尘看着徐盛满脸疑惑,也注意到了张辽和陈到的不解,笑道:“汝等是否都不曾理解,为何吾选择北上,而非东退?”

    陈到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回道:“军师,我等确实不理解,大军若是东退,尚有后续力量补给,甚至还能借助城池拿下颜良,可这北上,岂不是孤军深入,前途未知?”

    听到此处,赵尘将手指指向舆图的东面,都昌城。

    “尔等可记得击破颜良与袁谭大军的关键是什么?”

    张辽说道:“阻止颜良与袁谭两军汇合。”

    赵尘欣慰道:“然也,袁谭如今在都昌,若是我军东退,吸引颜良的同时也吸引了袁谭。届时若袁谭起兵,两军不仅前后夹击,还可以轻而易举的汇合,届时我军所有努力将付之东流。”

    “若是领军北上,颜良大军必然放松警惕来追,毕竟北面都是袁谭的地盘,颜良在那里如鱼得水,自然不会担心兵力不足甚至粮草不济,才能让接下来的计划得到充分实施。”

    赵尘随即安排的详细任务,命张辽和陈到先率两千人马往北,陈到在前,张辽在后,分别在半途中协助徐盛引诱颜良。

    命徐盛五千人马从营地出来后,一路北上至天明安营造万人饭,而后每日减少两百灶,直至到黄河岸边的博兴,埋伏于树林中。

    行军踪迹一定要透露在颜良大军的斥候。

    如此一来,颜良必定追来,每次都能看到灶减少,定然怀疑有逃兵。

    日复一日,颜良便会十分轻敌,最终中赵尘在博兴的埋伏。

    听到此处,张郃才恍然大悟,原来一切都是赵尘的安排。

    从他们到西安出城探赵尘大营那一刻起,就中了赵尘的计谋。

    一步一步将颜良大军引诱到深渊,最后围而歼之。

    这般宏大的计划,环环相扣,让各队人马密切配合,进退有序。

    将示弱、诱敌与添兵减灶运用的恰到好处,让人一时看不出端倪。

    究竟是需要什么样的智谋才能掌控!

    张郃不得不佩服对赵尘的运筹帷幄之才。

    强者总是喜欢与强者打交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刘备的桃花军师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明州布衣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明州布衣并收藏三国:刘备的桃花军师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