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军征战日久,也该疲惫了。且退回来休整一番,之后再做打算,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再者,董相班师回朝,也能震慑暗中的宵小之辈。”

    说罢,李儒冲董旻一拱手道:“叔颖,你且先去赴宴吧,我这便给董相回信。”

    董旻点了点头,也抱拳道:“先生还是莫要太过操劳,在下先告退了。”

    等董旻离开之后,李儒便立刻提笔给董卓写了一封回信。

    以眼下的局势,李儒还是建议董卓再进攻两次试试,如果还是攻不破荥阳,那就果断撤军,千万不可恋战。

    至于撤军之后,就得准备着手迁都长安的事宜了。

    首当其冲的,便是如何处理驻扎扶风郡的皇甫嵩。

    对此,李儒给出的方案是先下一道诏令,命皇甫嵩只身回雒阳。以李儒对他的了解,皇甫嵩多半会奉诏。倘若真不奉诏,李儒也准备了第二套方案——打!

    再然后,便是处理深宫中的那位,已经被从皇位上赶下去的弘农王刘辩。

    原本的历史上,刘辩被毒杀于今年正月。但由于张恒的穿越,导致刘备提前进军讨董,董卓方面一直疲于应对,倒是把他给忘了。

    将这些事项一一写进信中后,李儒才收起了笔,吹干墨迹后,一挥袖唤来了侍者,将其列为六百里加急呈送前线。

    做完这一切后,李儒慢慢站了起来,目光望向殿外怔怔出神。

    因李儒处理公务时不习惯有人在侧,所以自入主尚书台的那天起,他便裁撤了大部分官员。这使得平日里热闹非凡的台阁,变得无比清冷。

    阳春四月,日当正中,正是春深夏至的时节,但李儒却不自觉收紧了衣衫,感到一股深入骨髓的寒冷。

    迈步走出殿外,阳光照到身上的那一刻,李儒才感觉身子暖和了一些。

    只是……心中那股寒意却怎么也无法祛除。

    ……

    对徐荣进行了一波钓鱼执法后,张恒心情大好,与太史慈两人迎着暖阳一路纵马狂奔。回到雒阳之后,伯父张温却不在家中。

    询问管家后得知,张温去蔡邕府上赴宴去了。

    说起来,张温本打算也带着张恒去赴宴地,但奈何张恒一大早便出了城,张温找不到人,便只好作罢。

    “蔡侍中与河东卫氏联姻?”太史慈冷笑道,“如今天下大乱,他倒是好兴致,居然操办起了儿女的婚事!”

    在雒阳待了两天,太史慈也听说了蔡邕归附董卓的消息,对这位当世文宗自然没什么好感。

    张恒闻言,不禁哑然失笑道:“怎么,子义还不允许人家婚丧嫁娶了。”

    “这倒不是,只是……”

    张恒摇头轻笑道:“没有只是……就算天塌下来,也得穿衣吃饭,只要你还活着。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总不能饿着肚子谈大义吧。”

    人活着,头等大事就是继续活着,先满足了生理需求,才有所谓的家国大义。

    听了这番话,太史慈眼中若有所思,抱拳道:“多谢主簿教诲。”

    “子义言重了,不过有感而发。”张恒挥袖笑道,“今日天气不错,走,咱们去城中逛一逛。”

    自来了雒阳,还没好好逛逛呢,反正也赶不上吃蔡邕家的席了,索性到处溜达一下。

    “遵命!”太史慈抱拳道。

    于是,张恒和太史慈化身街溜子二人组,在雒阳大街上闲逛起来。

    雒阳城虽是帝国都城,可要是跟后世的城市比起来,规模并不算大,但人口密度着实不小,坊市中售卖的物件也着实不便宜。

    跟别人逛街的方式有所不同,张恒并不打算走马观花,反而见到店铺就进,进去就买。无论能不能用得到的,反正买就对了。

    太史慈虽不理解这种行为,却老老实实当起了搬运工,不多时身上就多了一个大大的包袱。

    主簿这是怎么了?

    买些东西也就罢了,可为何连妇人用的胭脂水粉也……

    太史慈当然是想不明白的,因为张恒并不是在买东西,而是在了解物价。

    讨董之后的下一阶段,必然是寻找一块地盘建立根据地。

    民生治理可是一盘大棋,律法、经济、屯田、募兵等相关事项,也必须出台新的规定。

    这些可不能在庙堂上一拍脑袋就决定了,非得走访民间,了解市井百姓真实的生存状况,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规则。

    张恒正是为了这些在做准备。

    二人逛了一圈之后,时间便来到了下午。

    张恒也不负众望的,花掉了一大笔钱。

    正要回转之时,却见远处传来一阵骚动声。

    张恒放目望去,只见一支数十人的队伍在街上穿行而过。

    之所以引起骚动,是因为这支队伍竟然人人着甲带刀,身上散发着久经军旅才有的杀气。

    精锐,这必然是军中精锐!

    太史慈一瞬间也看懂了,急忙把目光看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于秋陨S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于秋陨S并收藏三国:我在季汉当丞相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