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这些之外,他们还在尝试性的恢复汉廷的支柱之效,想要形成一股势力来稍微权衡丞相府的权力,这其中,当下最大的力量其实就是言官。

    御史、廷尉等,乃至尚书台都是拉拢的目标。

    而出言弹劾的对象自然就是张韩,因为在曹操的文武之中,只有张韩始终处于浪潮之上。

    不过,能让陛下屡次为其开拓,伯常的确颇有能耐。

    待骚乱之后,众臣微微安静下来,刘协沉声道:“近日,朕食不安逸,幸得伯常从南临山大营送来了一味新研制之物,名为鸡精。”

    “入膳食之中,可调味至浓郁鲜香,令朕爱不释口,但最近缺断了,为何呢?”

    “啪!”

    刘协把状告张韩的书卷扫砸在了地上,怒道:“皆因他知晓你们在朝中中伤!弹劾!于是不敢再做研制,唯有放弃此物,再无产出!”

    “朕食之可用,诸公、百姓未尝不喜,若是此物可大量产出,以商货之道卖至南北,则可活我大汉商贾之道,兴盛繁荣耳。”

    “今年早春时,丞相在朝议上所提,诸位难道都忘了吗?”

    “荀令君,你告诉朕,丞相今年所说力促之事是什么?”

    荀彧站出来,躬身而下,轻言道:“回禀陛下,乃是兴盛商贾,筹措军资。”

    “兴盛商贾之道,此物可比之油盐,则可令商事活也。”

    “如今断绝此处,世上再难寻,你们这一本参得可真好,参得朕措手不及!”

    “陛下,”此刻,朝堂上亦有人站出来,众人看去,乃是现任的豫州刺史陈纪,因许都在豫州,故而召集时他也是必须要来朝议的,但官籍看仍然是外臣,“御史之言,应当也是为君分忧,忠君体国,还望陛下不要过于苛责。”

    刘协看了他一眼,道:“朕深思熟虑,知晓眼下御史台之中,有太多心向冀州之人,心中难安,亦是非常痛心。”

    他扫视下方,目光颇为冰冷,道:“每个人,在写上来的奏章之中,无处不是大言不惭的表其忠心,为君分忧之愿。”

    “但是朕不明白,朕喜丞相辅佐,更信赖伯常之才智,更感念于当初黑袍骑军在弘农河畔的救驾之恩。”

    “为何伱们就是不肯尊重朕的心意呢?”

    “你们口口声声是为了大汉,但所做之事,多是利好于冀州那位诸侯,而非是朕的。”

    “若是如此,荀令君。”

    “臣在!”

    荀彧躬身听令。

    刘协道:“朕欲下诏,封袁绍为公,而后将这些御史全都记录下来,送他们去袁公的封国做个官吏,日后不必在入朝堂了。”

    “陛下!”

    “陛下!!切莫如此!”

    “陛下,是臣之过,万不可封公!”

    这些御史、校尉,乃至九卿之中不少高位者,在听见刘协这句话后直接吓得宛如雷霆劈下,直接匍匐在地,大呼不可,若真是这样,岂不是将他们钉上了“不忠”之名,这将会是整个家族之耻。

    “丞相觉得呢?”刘协看向曹操。

    此刻曹操,背对刘协,已是在暗暗发笑了。

    这是真的发火,若是这诏书发到冀州,袁绍断然不敢接受,只能拒绝。

    甚至暗中与许都往来都要收敛很多,这名义谁也背不起,一旦受了袁绍可就是众矢之的了。

    封公?

    这一步走出去,和袁术有何不同?

    当年新朝那位,走的路不就是先封公么,袁绍敢走这一步,必遭天下共击之。

    原本还在观望的诸侯,可谓是找到路子了。

    那这些御史,对冀州也不能算有功,背上不忠之名的同时,送过去还要被袁绍砍头。

    想到这,曹操都忍不住笑了笑,“呵呵,陛下如此英明,臣心中甚慰。”

    “不过,臣还是不掺和此事了,御史之中,也有不少人提及微臣包庇、纵容之罪。”

    曹操不冷不热的加了一句。

    整个朝堂上恨不得倒吸一口凉气把它吸干。

    好家伙,这一句话,恰到好处,又把气氛往绝路上推了一把……

    “呵呵,哈哈……”刘协在沉默片刻后,直接被气笑了。

    沉声道:“依朕看,这御史台,可以废置了。”

    这话说来,整个朝堂之上,全都安静了下来。

    陛下竟是要因为一人,废置整个御史台。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