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较窄处攻破敌阵,放下两处吊桥后,骑兵冲锋过桥,又蹚河溪,滚滚而去。

    半个时辰后,张韩取南面而驻,整军待大部队集结,张绣和曹昂在后领兵马缓缓通行,至少需要半个时辰方可全部渡河,同时还要严防附近仍有敌军突袭。

    “君侯,”等待时,贾诩先行到了张韩身前,面色如常:“此时,袁术既然调离了此南面大营的兵马,则说明城中已有阙,不知是东门还是北门。”

    “南门守军羸弱,不宜再耽搁,如现在即攻城,则可压垮敌军军心!”

    此话言下之意,便是继续缓缓进攻恐敌军聚于南面欲突围。

    张韩想了想,叹道:“我的兵马不宜攻坚,让张佑维率军先行,我在此迎子脩,随后便至!”

    “好,君侯大义!”贾诩拱手躬身,这个时候仍愿意将先登之功让与少将军,君侯虽表面上显得小肚鸡肠,但都只是表面。

    他实际上,在大义面前从来不会含糊,心胸开阔,不以个人好恶而乱大事之节。

    真性情也。

    不多时,张绣兵马先行,很快冲去南城攻伐,但是攻城的器械却还在后方慢慢运来,只能先以人力攻之。

    “南门重兵一至,守军心神定然不稳,或许不必我们赶到,他仍然可以拿下,”张韩沉声说道。

    贾诩连连点头:“便是此理,现在耽搁一分,南门守军或许可调离至北、东两处驻守,而为那两方平添了军力。”

    “可,若是南门也遭攻伐,不光是城中将士疲于奔命那么简单,而是军心涣散,无心抵抗。”

    ……

    寿春。

    自清晨起,喊杀震天之响便没有停过,整个城内兵士总觉到处都是敌军攻城。

    之前交战时,分明人数不及城内守军,但是现在却喊出了几十万的动静。

    东门破、北门被人先登,南门竟然也有守军,要知道南门有一条河相隔,竟都被人渡过河岸,杀至此处。

    守城的纪灵此时在北门门楼上抵挡源源不断爬上城头来的曹军,稍作歇息时得到了亲卫传来的消息。

    他心里一紧,大口喘息,带有伤疤的面容微微转来,颤声问道:“是何人领兵?”

    “张绣,是当初张济之旧部,此来或有三万兵马,南门守军羸弱,不久便会丢失。”

    “唉!!”纪灵长叹一声,仰面望天,他也不知如何才能守住,大战之际,如此危急,将士们宛如紧绷的弦,随时会断。

    而这种时候,袁公竟还抽走大部分精锐之士,以守皇城。

    又揽财于内城之中,设立高墙防备,如此做法,等同于放弃外城守军将士,以及万千在街巷上等着战事结束的百姓。

    在外几十万条人命,于他而言便似乎不算什么。

    这样的人,会是上天降于人间,代行天道的天子陛下吗?

    汉亡不亡,他们并不知晓,但下一任天子,一定不是这样的人,更不可是这种人。

    “守不住了,”纪灵扔了手中的大刀,太重了他拿不动。

    北城军心一时跌落到了谷底,此后东门也难以固守。

    外城还有数万将士,均不愿再登楼厮杀。

    寿春,围城攻伐五个月余,四面皆是曹军,虽双方兵士数量、军马军备都还相差无几。

    但仍旧一面开城投降,两面被敌军攻破,曹氏大军攻入城内,看到了让人生不起劫掠之心的景象。

    这城外虽说尸横遍野,水为不流,但城内,则是蚊虫瘟瘴、路不埋骨。

    街巷上不少人早已腐臭,哭喊震天,到处是哀嚎。

    张绣破城后,没有急着杀进去建功扬名,而是在门口等待张韩。

    两人一同率众入城,自然也看到了这一幕,一时间哑口无言、久久难语。

    “恐怕,整座城都是如此状况。”

    “宛城当年虽也……待民如奴,却绝不会至于这等景象。”张绣善武,厮杀多年,早已见惯了生死。

    但此时,却还是触目惊心。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