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贾诩闻言,才真正放下心来,再次嘱托了几句后,出帐来骑了战马回去。

    当天夜里,和张韩又深谈了许久,到第二日,刘勋在处理完任上事务后,来府邸见张韩。

    说是见张韩,其实是想为曹昂引见一些庐江的名门望族。

    其中,有皖城的乔公、以及两年前死守舒城的陆氏之人。

    陆氏在那一年袁术得势后,与其交恶,缘由是因袁术问庐江太守陆康要粮三万斛,不得。

    于是派孙策来攻,许孙策为庐江太守,但最终食言,把太守给了刘勋。

    刘勋就任后,则以怀柔治理,拉拢各族,甚至暗中帮助陆氏家族的残余之人出逃回吴中。

    所以当时的结果就变成了,血气方刚、急于建功的孙策在庐江大杀四方,攻破后斩杀陆康。

    把所有的恶名全都背负于身,最终全是为刘勋做了嫁衣,让他上任后的怀柔政策显得格外有人情味。

    由此将庐江逐渐稳固下来,当然,很多官吏还是辞官,不愿听从袁术调遣,从而称为了隐士。

    庐江的隐士,由此也就特别多,多到有能有家资者,已经迁徙到了吴地或者荆州安身。

    “陆氏,有残余的族人还在庐江,而这位桥公,则是隐士之中的旧识,倒也算风雅之士,不过他本宗有一人是袁术部将,名桥蕤,想必君侯并不陌生……这两族对君侯与大公子的帮助,都绝不会少。”

    “桥公住在皖城外与舒城主道连同的竹林深山里,有一处庄园,颇为宽广,倒是逍遥自在,境内士子贤才,不少出其门下。”

    “他有两女,近年来名动江南——”

    他话还没说完,张韩眼睛都亮了起来,不由自主的插嘴道:“可是……大桥小桥?!”

    “呃,不错……”刘勋奇怪的看了一眼张韩,笑道:“伯常君侯,好似是北方人,也听闻过南方的美人传说?”

    “二女待字闺中,我不曾见过,但音律的确是绝佳,”刘勋开始回忆思索起来,“我估计是桥公暗中传其名,想在乱世为桥氏寻一方依靠吧。”

    “桥氏之中,那桥蕤已死在了蕲阳,为曹公所破。”

    刘勋说到这,甚至有点无可奈何,他对桥蕤也夸不下去。

    主要是听闻这些年曹公南征北战,所到之处定会收取有能敌将,而且恩宠有加。

    曹公之心,其实很好猜测其心,他是无可奈何,毕竟“天下名流归袁绍”,曹操只能收取降将以抗衡,若是在野的勇士,恐怕都会朝名誉极盛的冀北去。

    但,桥蕤是直接被斩,根本没有听说曹公曾拉拢招降过,斩杀之后就收取了他的部曲。

    现在寿春正在鏖战,彼此都不得寸功,此状或许还会持续许多月。

    张韩不会是,还在战事就想要先行享受享受?!

    刘勋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张韩笑道:“爱慕之心,自然有之,我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不过现在却不是结交的时候。”

    张韩想了想,正色了起来,接着道:“陆氏在庐江经营多年,昔年陆康旧部,也都是拼死抵抗孙策的忠勇之辈。”

    “这些名流,都值得结交,子脩,可否一见?”

    “兄长说了自然可以,”曹昂儒雅的笑着。

    他自进入庐江后,便不再以张韩的宿卫副统领行走。

    而是,宣扬其曹氏公子的身份,一开始乡亲父老几乎惧怕、避讳其人,不敢私下传言。

    后来,不知何时传言四起,说曹昂自小深受孝义之学,多为名士所教,体察民情得兖、徐百姓爱戴。

    得许都众官吏所拥。

    这些传言里,传达出了两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一是曹昂完全走仁义忠孝之道,不动霸道刀兵,与其父不同。

    曹操打地盘,或许日后要他来治地盘,这是两人身份之不同也。

    二是他得到了许都官吏拥护,说明有不少家族已经将延续家族的宝押在了曹昂身上。

    尽管曹昂到现在为止,还没有高官显爵、闻名于世。

    所以,潜移默化的也就得到了认可,很多人都想要来见一见这曹氏的嫡长子,是何等模样。

    曹昂跟随张韩多年,一开始来的时候,他只是博学、知礼。

    到现在,经过了荀彧教导,程昱、郭嘉、戏志才、张韩,乃至是最近贾老师的熏陶。

    他和这些当地豪族相见相谈,简直是游刃有余,无论怎么聊,都能表现出想让他们看到的样子。

    而且张韩经常让曹昂学刘备,早年就不只一次的说过,学刘备的兄弟豪情、学他的亲力亲为,也要学他的意志坚定。

    学得曹昂现在也什么都会,田土里的农耕事,根本不是装样子,他真的可以俯身和百姓干一整天,晚上又回院子里读书、练武。

    “桥公所居之处既已知晓,我们自己去拜会就是了。”

    张韩送刘勋出门,在走到门口时候,身后不知不觉已经跟着两名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