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最后,手握屠刀的那个人,如果想要得到长治久安,洗刷仇怨,那,那把屠杀士族的屠刀,其最后的一刀一定要以挥向自己而结束。

    曹操这时,已经想明白了。

    张韩笑着附和道:“在下也同意郭祭酒的想法,所以江东孙氏,日后真正的主事这,不可能是孙策,而另有其人。”

    “那就是,孙坚的幼子权。”曹操思索了一番,他曾见过那个小娃娃,但并没有仔细观察过,不知其言行。

    孙策如今,其实和当初的董卓处境已经很像了,即便是身边的士族惧怕,士人归附,但都是因为恐惧。

    心底里,恨不得处置而后快,再另立他人,所以孙氏最好的做法就是牺牲孙策,让他继续勇猛精进,燃烧自己。

    而暗中,让儒雅的小弟孙权,与士人、豪绅乃至白丁贤者结交,这样可以保证孙氏有一人掌得军权威望,另一人可以得到士族青睐。

    当然,这些都还只是猜测,想要真正得到验证,还需要江东更多的信息。

    “长远打算,广陵一带至九江,都必须要发展农耕、商贸,同时派遣安置大量的兵马,才能驻军强悍,以图固守。”

    张韩、郭嘉一人进言,一人附议,此刻也竟然同时举荐起了陈登。

    正是按照长远打算,陈登才最为合适,此刻要收取广陵并且驻守防范孙策,根本不难。

    那些举荐上来的将军选谁都可以,但久守治理才是上策。

    边境越发稳固繁荣,则敌人攻克的时候就要付出越多的代价。

    而且,一旦领土扩张,此地还可成为重镇中心,意义非凡。

    曹操忽然似笑非笑的看着他俩,轻声道:“这也是你们围炉商议出来的结果?”

    “没有。”

    “不是。”

    “主公不可这般想!”

    两人前后而答,倒是一点默契都没有,曹操笑而不语。

    旁边杨修听了个满耳,这是他第四次听到“围炉”这个词,但心底里只是觉得惊奇,依然未生向往之心。

    ……

    晚上,从河内赶来的陈登在到达司空府述职,并且拜会了曹操之后,便径直来到了少卿府邸。

    也就是张半城府。

    在偏厅特意和张韩在晚宴开始前私聊一番。

    “伯常和祭酒,均举荐我到广陵任职,司空今日还给了三千精兵,此乃是之前未所闻也。”

    提及了调任的事,陈登甚至觉得有些幻灭,因为曹操尽然愿意将兵马给他。

    须知陈登不是曹操心腹之臣,按照以往常理,应该是由一名宗族将军前去,而他从旁辅佐方才合理。

    “这是你治理下邳、彭城、河内三地应该得到的信任,”张韩言简意赅的说道,“主公问我是不是有意举荐,可以让你大显身手立下功绩。”

    “我说并非是我刻意为之,也不是想要巩固自己的羽翼,陈登本来就是可塑之才,文武皆佳,早年个更是曾游侠四方,到过塞外卢龙,绝不是畏缩不前不善兵法之人。”

    “伯常之言,深得我心,只是世人只知晓我陈登乃是名族出身,身份高贵,仕途坦荡,谁又看到这些苦楚呢?!”

    “伯常,知我者也。”

    陈登拱手而下,甚为感谢。

    当天夜里,他在张韩府邸大醉一场,听取了很多人的建议,并且得到了孙乾、糜竺两人的不少资助。

    第二日清晨,张韩特意起了个大早,送陈登出城去军营,并且让高顺亲自带他去领兵马。

    高顺威望不小,秉公无私之名,让很多将士敬佩,冲锋陷阵悍不畏死,让人仰慕。

    陈登得此厚待,感动得一塌糊涂,特别是张韩居然为了他……早起?!

    要知道,张韩连早朝都起不来,经常告假,哪怕无奈去了殿上,也是在打瞌睡。

    他居然为了自己,主动大早起来,打着呵欠一路送到城门外,甚至还安排了高顺陪着去军营。

    “伯常,昨夜众多贤友的劝言,登铭记于心,今日之后,定在广陵建立功业,不负少卿、祭酒之期盼。”

    “好好好,”张韩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后会有期,早日功成名就,回来围炉座谈。”

    “好,”陈登拱手和张韩分别,趁着天光已亮了起来,和高顺纵马去军营之中领兵而行。

    典韦和张韩牵着马,走在回去的路上。

    张韩一边走,一边拍打着赤兔的颈部,同时典韦百无聊赖的问道:“今日君侯怎么起这么早?”

    “城外的山庄,和山头,要再收一批奴籍,把山脚周围的土地开垦出来,”张韩看着典韦,“宪儿已收了不少,到时候伱带着过去,威慑一下。”

    “哎。”

    典韦点头应下,这种事向来都是他干,而且也简单,往那一站便是,这些奴籍男女,天生怕兵勇。

    更何况是典韦这样的凶汉,到时候再定一些规矩,也就妥了。

    曹夫人可以调遣五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