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应当有数,眼下跟随的部众尚还有两万余人,如果因为没有粮食而哗变,那荆州境内,就会有两万贼寇。”

    “所以,少将军以此理去与刘景升请和,他也必定会有所考虑,因而将南阳之内其中一城让与少将军驻兵,并且支援粮草辎重,让将军防备北面曹操的进攻。”

    “防备曹操?”

    张绣清秀的面庞一滞,眉头已成了个“川”字,刀削般的轮廓中,有腮帮鼓起,颇为锐气。

    他从未见过曹操,但是这些年却不断听说他的事迹,此人堪称当世之雄,应当有吞吐天下之志,用兵如神、勇猛杀伐。

    又有仁德传播于世,至今已在数年之内,安置了数百万的百姓,其功绩甚至可留名于史书之中,供给后人瞻仰。

    这样的人物,迟早会来攻伐南阳,凭借他的兵马怎能挡住呢?

    叔父当初南下,难道是在等待什么吗?

    张绣思索片刻,诚恳的问道:“请先生明说,若是曹操来攻我,我应当如何?”

    “坚守死战,以展现将军风貌,令军中将士上下一心,不可让曹操破城半步,”贾诩直截了当的回答,让张绣愣了愣。

    他真的是打算让我给刘表看门?!

    由此,张绣没来由的升起一股烦躁之意,别过脸去意兴阑珊的端起酒觥,轻轻地抿了一口。

    贾诩看了他一眼,又道:“如此,好处有二。”

    “先生请说……”张绣叹着气,已经不再想听了,不过却碍着叔父临走前将自己交托给这位文和先生,是以不能这么快就言语怠慢。

    他自己也曾表态过,要对贾诩言听计从,不好马上翻脸。

    贾诩道:“其一,刘表见到我们奋力抵挡,就会更加重用,将钱粮拨付,如此一来少将军就能养活兵马、以及军中将士的家眷。”

    “其二,曹操久攻不下,定心生欣赏之意,知晓若要破城非得损失惨重不可,便会有招降之行。”

    “那个时候,少将军可依那位曹公之言,顺势归降大汉,反而为可为他守住南部。”

    张绣眉头一皱,又不解的道:“还要归投曹操?”

    “嗯,”贾诩丝毫没有由于,直截了当的点了点头,“这就是当下的局势,少将军最好的结局,便是归于大汉,也就是现在的曹公可封侯拜将,延续家族。”

    “跟随少将军还未离弃的这些忠诚之人,也大多能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你,其实想让我投降曹操,暂时求和居于南阳,是为了让刘表能出资养我兵马。”

    张绣明白了贾诩的布局,同时也放下了手中的酒觥,他忽然觉得这位看起来瘦弱严肃的先生,心中谋略颇为高深,却如叔父所说,乃是当世高人。

    “先生,请您教我,”张绣的态度尊重了起来,“为何曹操会在久攻不下之后,立即招揽呢?”

    张绣邀请贾诩坐在了他面前的蒲团上,拉着手诚恳发问。

    贾诩露出淡淡的微笑,轻声道:“因为袁绍。”

    “少将军可知当下局势,曹、袁两人,各自背靠黄河,袁经北,曹面南,迟早会有一战。”

    “不过,少将军应该不知,在最初两人发迹起事时,其实是坚不可摧的盟友,因为任何一家倒下,对方都会面对数名诸侯联手。”

    “最初,沿官渡黄河支流,袁绍只占魏郡为根据,又推举曹操在东郡为根据,两人一北一南,为联盟,而在他们周围,陶谦、袁术、公孙瓒、褚燕、张杨、眭固、于毒、吴景,以及诸多黄巾余贼,可以说全都是敌人。”

    “二人,共战十余股大军,逐渐扩张南北,才到了今日的境地,而当下,北方之雄也正是在此二人之间争胜而出,谁能最终赢下对方,谁就能获得河南河北,冀、幽、青、并、兖、徐、豫这七州之地,雄霸天下。”

    张绣听得心中一抖,如此辽阔的地盘,恐能治数千万民,每年所产粮食不计其数。

    若真能攻取而下,与当今一国天子又有何异?

    张绣还是第一次听见贾诩如此明了的分析天下形势,所以心里更是惊奇,不知不觉仿佛已经被拉进了这大势之中。

    他更觉得,贾诩好似站在一个更高的地方,可俯瞰天下一般,这样的目光心智,一般人可绝对没有。

    “先生,曹操因为与袁争斗,来招降纳叛,我难道要为他上战场攻伐袁绍吗?”

    “不是,”贾诩微笑着,将案牍上的酒碗都拿了起来,在西、南、东北皆摆了一碗。

    接着指向南方的道:“此为荆州,刘景升在此日夜练兵,广招贤才,有雄兵三十万囤积。少将军的作用,是为曹操坚守防备这三十万,令他没有后顾之忧。”

    接着,他又指向了西侧,道:“此前,长安沦为焦土,李傕郭汜追逐天子不得,定要回长安,然没有天子在手,他们必会被关外诸侯所攻,由是此处会有西凉诸侯占据,威胁曹操的西面。”

    他又指向东北方向上的碗,道:“此处,青徐交界,易攻难守,有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