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隽秀,不如男子狂放豪迈,伱写一篇我看,或可指点一二。”

    张韩一听就麻了,当即摇头道:“书法讲究心境、意境、情境,三境合一,方才能抒情挥墨,笔走龙蛇……姑姑现在让我写,也只是失败之作,不足指点。”

    蔡琰一愣,暗暗点头,“说得也是。”

    她旋即伸手相请,淡淡道:“伯常,你坐。”

    “好,我坐。”

    张韩绷住面色,应邀坐在了蒲团上,和蔡琰相对而立。

    耳后她拿出了其中一卷书,摊开后递给张韩,道:“父亲留有琴曲五弄,你可喜欢?”

    张韩摇了摇头:“不太擅此道。”

    我不喜弄来弄去的东西。

    “那就看父亲注释的礼记、易经,”蔡琰语气平缓的说着,摊开了另一卷书籍,而后道:“父亲的小赋,是最有才情的,伯常今日不忙的话,等听完注释,我便默写下来,让你带回去。”

    “行,不忙。”张韩挠了挠头,他看蔡琰颇有兴致、热情,也答应了下来。

    饭后一个时辰。

    蔡琰认真讲解了《礼记》的部分内容和注释,期间为张韩解释典故,并且引申出很多典故,畅谈到了春秋时期黄老之道。

    黄帝、老子的学说同样是颇有谈及,最后笑道:“伯常若是日后下任,都可抽一两个时辰到府院来。”

    “这,对姑姑的名节……”张韩听课听得头大如斗,记了太多东西,导致现在整个脸都有些发红。

    他听到蔡琰这么说之后,登时觉得有些不妥,毕竟寡妇门前是非多,以后她若是被人非议,岂不是耽误人了。

    蔡琰展颜一笑,道:“君子坦荡荡。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礼仪是为君子所用,而非是君子拗于礼仪。”

    张韩轻轻点头,拜别了蔡琰,虽然不知道她今天是怎么了,但饭后这一个时辰谈下来,却让张韩长了不少知识,以后再和人辩论,总归有点东西能引经据典的去争辩了,不至于一来就动手。

    经史、典策、诗经、音律,这位少年天才的蔡夫人当真是博学多才,心思聪慧。

    她若是男子,想必也是一名经国之士,谋士自当也有不同之能,有的能经国治州,有的能奇计破敌,也有善合纵连横,主导大势者,也有腹有地略,总览陆调漕运者。

    张韩心中有些暖意,而且对蔡琰不拘小节,豪士之风也颇为欣赏。

    她不只是美貌,其才情同样也包含魅力,这种典雅渊博的书卷气,当世女子恐怕唯此一人。

    走出宅邸大门,拜别蔡琰,张韩上得马车准备回去值守。

    这时候系统义父却传来了提示声。

    【你学文懂史,学识+2】

    【学识:35】

    “诶?”张韩忽然感受到,从心底里一股清流冲入大脑,整个人都变得神清气爽。

    而后,一些方才讲述过的学识慢慢补全在了脑海中。

    这种清爽的感觉他知道,是智力提升的效果,也就是说,学识提升有助于【智力】增长。

    “好事情啊!”

    张韩手中握着蔡琰默写的小赋,挠了挠头,“她脑子里有蔡邕遗失四千多卷藏书,不会打算每天一时辰课后辅导,全教给我吧?”

    “但是,为什么呢?”

    ……

    宅邸内,回到内院的蔡琰拿出了一张锦布,上面用隽秀的飞白书,写下了张韩的《寒窗赋》。

    蔡琰看到这个,欣慰一笑,道:“我能做的不多,以此代父授徒耳,世间寒窗苦读者多,但以此为激励者,莫不是心性坚毅之人。”

    “张伯常值得。”

    蔡琰欣赏这一篇赋,对张韩欢天喜地分毫不留的拿走卫氏之财的事,心中暗暗看淡了不少。

    他寒窗苦读这么多年,要钱也不是自己用,定是分于身旁友人,据说家中不过一方宅院而已。

    又怎是贪财之徒。

    当然,蔡琰目前对张韩的了解,还仅限于《寒窗赋》和屯田策,以及当日八百骑破南匈奴的英姿。

    自是欣赏年轻英豪。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