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贡表示了臣服,但其内心呢?应当对朕这位年少时就被董卓掳掠的少年天子根本不放在眼里。

    而这些公卿,却因为名气、家世,不断进言请袁绍来迎接,转定都去魏郡邺城云云……

    既不将那位曹公放在眼里,也将朕当做当初懵懂的少年。

    他的脸色忽然一寒:“朕,只当是诸位奉行儒道之圣,以才学经国,不善用兵,不喜结党,方才如此;朕还期待着,诸位在真正经国的时候,能令我大汉重回昌盛,如今看来并非如此,只是朕不明白,曹公是做错了什么,他不与诸公争位,你们便真的全都占了?”

    “袁绍、袁术二人,可曾在东归时来援?”

    董承听到这话立刻上前躬身,点头道:“来了,来了!陛下您有所不知,袁公当时收到朝贡,当即派遣大将曲义从魏郡出发,领三万兵马沿途建立粮道,且命百姓在道途之中准备酒水吃食,方才来迎。”

    “朕命都保不住了,他还沿途缓缓准备吃食,是何居心你真不明白吗!”

    刘协直接破口大骂,漆黑的广绣一样,当面指向了董承的鼻子,门外宿卫听到了动静,全都看了过来,有两名统率已经持斧钺进殿,随时准备护卫。

    这些卫士,都是取自伏氏的家族子弟兵,是为数不多对刘协还算忠心耿耿的人了,因为伏皇后的家族很大,虽不在外称诸侯,但钱粮、人丁的资源却也不会少。

    “陛下恕罪!”

    董承大汗淋漓,连忙跪伏于地。

    站在他旁边的太尉、太傅、太仆以及大司农都是不敢作声,他们从未见过如此愤怒的刘协,而且这愤怒里还饱含了一些怨恨和失望。

    此场面不知僵持了多久,伏完几次抬头想去劝说,但是看到刘协的眼神又低下头来。

    他身为将领,现在明白一个隐患所在。

    他们若是令天子失望,那么这位还拥有帝王地位的尊贵圣驾,就会将目光投向曹操,而曹操不会放过这种机会,定然会趁机掌控朝堂,而且还是奉天子之意。

    “陛下,”伏完当即拱手,“我等虽在商议,但却要听陛下决断,至于如何,还请示下。”

    刘协道:“自各家族之中,资助朝堂。”

    他看向了杨彪、伏完等人,补充道:“朕明白,尔等都是我大汉忠臣,家底殷实,百年底蕴,此时不予资朝堂,各位爱卿日后又去奉何朝之命呢?”

    大汉玩完了,你们是谁的士族呢?

    “这……”

    几人面面相觑,面有难色,这些年家族的资产,在不断消耗之中,而且分向支持各家诸侯,反而留给汉廷的并不是很多,毕竟那时候都在长安,谁会拿去支持李傕郭汜呢?

    刘协的话,让他们全都陷入了两难之境。

    与其现在拿出来资助曹操,不如……让曹操来担任此责。

    杨彪叹了口气,拱手道:“陛下,即便如此也只是徒耗钱粮,各家的底蕴,如今是陛下身后最该积攒的底气了,不如,请曹公援助。”

    “司空之位,可予曹公,命其以国之财库,资以建设之道,陛下觉得如何?”

    新朝及东汉沿置司空,秩万石,金印紫绶。

    汉初无此官,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建平二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复为大司空;光武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字改为“司空”,掌水土事。

    刘协长长的舒了口气,点头道:“朕觉得,理应如此。”

    几人商议半天,最终无奈得此选择。

    走出大殿,下阶梯的时候,杨彪还在思索今日天子的异常,以往他并不会如此,都是听从几位重臣的商议,从而顺从决议,为何现在会心向曹操?

    感觉,陛下在东归之后,到达许都,他的心性似乎也有了些许变化。

    这种变化,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

    宫人将消息送去给曹操不久。

    太尉杨彪、太仆韩融便亲自来见,想先告知于他,天子欲拜官司空。

    但曹操严词拒绝,自觉德不配位,不可如此因功拜官,他只做一个将军为天子征战四方便好,几番拉扯下来,两人悻悻然离去。

    当天夜里,曹操立即派人去请张韩、戏忠、郭嘉,发现他们居然都在张韩宅院里喝酒商议,正好一下全抓到了府邸之中,问及了此事。

    曹操狐疑的道:“这些人,想推我做司空,意欲何为?”

    “诸位可否猜测?”

    三人相互看了一眼,张韩道:“可能,和之前子脩买宅、买地有关,他买得太多了,故而要购买安置时,可报太多人丁,致以民怨之患。”

    曹操顿时明白了个中缘由,悠然自得的笑了起来,“那就对了,等他们再急一段时日吧。”

    “许都弹丸之地,建落都城何等浩大的工程,现在想起我来了。”

    曹操心中笃定,今年多的是时日与他们耗。

    “前段时日曾查明,在迎天子东归的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