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徐州布防的兵马之外,竟然还能分出三万兵马来迎奉陛下。

    何等的底蕴。

    这足以说明曹操无论是人丁还是粮草,都十分充沛。

    到达许县。

    此地还是一处未曾扩建的县城,但早在一日之前,荀彧已经带着先行的百官,以及颍川的世族先行到来迎接。

    将天子迎到了内城最大的宅院里,先行安置下来,同时自兖州、徐州调拨屯民、钱粮等巨量物资,招募数千名匠人,加速赶工扩建城池,在原定的基础上打造皇宫。

    当世建筑效率虽不高,但若是人手充足,取材快速,日夜赶工的话,速度也不会太慢。

    宫闱预计在两个半月就可全数完成,而宫人、嫔妃全部住进去则在一月之内便可。

    如此真诚对待,耗资耗材而且兴师动众,让刘协无话可说,甚至愧疚于劳民伤财之事,担心百姓怨言。

    不过,曹操进言这些屯民知晓天子归于许县,都愿意聚于此地拥戴,日后更是肯屯于许下。

    这些话,让刘协稍稍安心。

    到达许县后,诏书便下,改许县为许昌,亦作许都,定为都城。

    同时再向天下诸侯发诏书,封赏拜官无数,命其奉诏后立刻朝贡,进献钱粮以资助国库。

    而后对护卫天子到达雒阳、许都的文武功臣,都进行了封赏。

    曹操履行了他此前的诺言,在各校尉和四方尉,甚至是执金吾这些重要近卫的官职上,根本没有任何干涉。

    至于天子要封他什么官职,更是直言“臣一心向汉,无意以忠义换赏钱”的清高之语,扇了那些还在明争暗夺各种位置的衮衮诸公。

    说完曹操甚至还轻蔑的扫视他们,眼神仿佛在看一群竖子争才一般。

    但是在几大校尉的官位选择之中,刘协大多都听太尉杨彪、国舅董承、辅国将军伏完的话,甚至对杨奉、韩暹等人都不予追究,

    唯独在一个位置上,十分坚定。

    屯骑校尉。

    刘协定要任命张韩来做,还要封他侯爵之位。

    这件事,商量了好几次都没有商议下来,最终还是问到了曹操的头上,看他的反应如何。

    “伯常?”

    临时搭建的大殿之上,曹操在听到了刘协的话之后,露出了诧异的神色。

    关键是,他真的没有半点心理准备,之前护送途中这位陛下对伯常露出的依赖的确明显,可却不至于要封侯拜将。

    屯骑校尉,何等重要的官位,这可是掌骑的高官。

    掌骑士,秩比二千石。所属有丞及司马,领兵七百人。

    初为武帝所设八校尉之一。

    曹操当年走到这个位置,耗费了举家资产,半生飘零。

    虽然现在官位无用……曹操心里暗道,他并不在意官职,甚至若非是黄门来请时,说此次商议和张韩有关,他甚至都不想掺和。

    公卿大臣们或许还没有收到详尽的情报,现在兖州、徐州兵马共计可号称二十六万。

    精锐之师则是八万余数。

    而且兵甲、兵刃都足备,精良的军备更是上万,军阵里有战车、刀盾、弓弩和虎豹骑。

    骑兵六千余数,而且还在增长。

    拥有这些一手攻略而得的兵马在手,和他们争官位没意思,公卿大臣们每日面红耳赤的安插提拔人手,其实曹操仿佛是在岸上看池塘的鱼一样。

    “陛下,伯常救驾有功,屯骑与封侯之事,微臣都无异议。”

    曹操直截了当的说道。

    而此时,在场的公卿也都莫名其妙的对视了一眼,都有些疑惑。

    毕竟曹操的态度,较为平缓,似乎没有因为自己麾下主簿被陛下青睐而有所情绪异动。

    再者说,他真的舍得让如此心腹,官职转为汉籍吗?

    “既然,爱卿也觉得合适,那也算曹爱卿举荐,便定下屯骑校尉为张韩,校尉司马为典韦。”

    屯骑校尉是银印青绶,副职的司马则是铜印黑绶。

    曹操拱手代为称谢,明日便会当殿下发此事。

    而下午时,宫人先行到达张韩所在的宅邸,发觉比目前暂住的皇宫庭院要大……

    将诏书告知了张韩,张韩不受,转请天子收回成命。

    几番拉扯后,由同行之人劝诫受下,然后送给传令的侍中一箱银,一小盒金,请其分于诸人。

    之后把酒言欢!

    ……

    与此同时。

    曹洪受命督许都扩建之事,涉及到了许多土地、山地甚至是宅院的事宜。

    说有油水,也难捞油水。

    毕竟许县是完好无损的归顺得来,并不是破城攻入,曹操三令五申不允许欺压百姓,应当予以赔偿迁徙。

    而且,当初张韩教他的那些治世族的办法也不适用。

    这些年荀彧推荐的人才大多出自颍水,而他回到颍水之后,更是以盛名拉拢了上百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