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出逃,诸将按兵相望,天子在诸臣子的护卫下,加快脚程向东迁徙,同时派出飞骑到天下各处,寻求诸侯出兵勤王相助,来迎接圣驾。

    ……

    颍川。

    屯兵颍阴的曹操在荀彧赶到家乡后,收到了天子东归的消息。

    而且,送来消息的人几乎详尽的告知了如今长安的态势。

    “关中大乱,诸侯混战,李傕郭汜已撕破脸皮了,”曹操将书信放在案牍上,对眼前的荀彧说道。

    荀彧调运了五万石军粮从兖州赶来,便是为了助曹镇守颍川,以待天时,但谁能想到,天时来得竟然如此之快。

    “送信来人,属董昭麾下。”曹操明显心情极好,当初张韩就力主推举此人,曾说过他一定会在东归大事之中,为曹操建立汗马功劳,现在果然功劳不小。

    曹操略显兴奋的走到荀彧面前,双眸放光的凑近他,道:“文若,时机正好,我们应该立刻出兵,靠近雒阳。”

    “董昭,为我游说了河内太守张杨,早年我和张杨曾有旧识,但他与袁绍成仇之后,也一直忌惮于我,但这个董昭,却为我劝说张杨,开河内关口令我军通行。”

    “会不会是计?”荀彧平静的问道。

    “不会,”曹操轻声笃定,“张杨苦守于河内,不敢轻举妄动,因为他为天子北部屏障,一旦撤军则会被李傕攻杀,而袁绍也会趁虚而入,占据河内。”

    “所以他需要盟友,而我,此时就是他最好依赖的盟友。”

    荀彧深思片刻,决定再与曹操将消息全数通达,拱手道:“钟元常曾送来消息,李傕、郭汜二人日益仇恨,随时可能爆发大战,如今果然开战,乱则有机会,所以才会让我们前去勤王迎接,所以此消息应当是真的,长安真的大乱了。”

    曹操呵呵一笑,“准备许久,就是等待此时机。”

    “奉孝、志才都曾数月谋划此事,派出探哨摸清一路地势,自长安到雒阳数百里,关口守军也大多熟悉,张杨只要为我开了河内,则少去大半。”

    “虽说不知他们这两名西凉旧将是如何起的争端,但形势利好于我,应该锐意进取、勇猛精进。”

    “我意,集齐所有骑兵,进发雒阳,以重建雒阳旧都为名,先将五万屯民送至雒阳附近。”

    五万屯民,全部挑选当年青徐降卒退伍的壮丁,他们虽不能选为精锐之师建功立业,但为屯民却是精力过盛,这一两年未曾上过战场,可谓养精蓄锐也。

    而且,这些人对曹操有感恩之心,愿意听令行事。

    又一直盼望能够立功,来脱离屯民的身份,成为某地的住民,完成从“贼寇”身份又转回为“大汉子民”的华丽变身。

    所以,这些人只要给他们刀剑,他们就是曹操的兵。

    “主公要派遣谁人先行?”

    荀彧问道。

    “我亲自前行,”曹操不假思索的说道,“匡扶汉室,我辈当义不容辞,如何还要派人先行?”

    “至于随行军师,便请文若和伯常跟我去吧。再没有比你二人更合适的了,让伯常自行挑选将军随行出兵。”

    “伯常不光能打,鬼点子还多,又对局势心如明镜,且还对董昭有举荐之恩,带他最好不过。”

    荀彧沉默以对,没有多言。

    他自身体恢复之后,在家中听闻了张伯常从长社到颍阴的所作所为,差点没又背过气去,但身体恢复了,精神极好,于是就变成了在家里被气得嗷嗷叫。

    若是可以的话,他真想把当初赠予张韩的信物、书信全都要回来。

    混账张伯常,不当人子!

    长社到颍阴所有世族居然全都不可幸免,几乎钱粮所藏被扫去了大半,哪怕是所谓盘根错节的巨树,也在这一趟里被掏成了树洞,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枝繁叶茂。

    另外,荀彧也有点怒气,暗中闻讯是何人设下埋伏,但只有蛛丝马迹,不可确信结果。

    而其实曹操选择张韩的另一个理由是,青州众不光感恩曹操,也卖张韩的账。

    他们两人,一个是恩威并施的兖州主君,一个是提出屯田策,并且致力于让百万人安置的仁义谋臣。

    许多现在虎豹骑的精锐,以及青州众屯民,对张韩的话是愿意听信的。

    一同前去,可以分而管制,曹操可领虎豹骑入长安,去迎天子,见诸多谋臣。

    而张韩能在雒阳管住五万屯民,先行居住屯田、取材建雒。

    ……

    河内。

    雒阳旧都,张韩和典韦走轘辕关小道,自登封而入,穿过大山远眺雒阳所在。

    轘辕关小路崎岖难行,道路回转不断,是以行路十分缓慢,但好在关口并没有敌军、贼寇,早在曹军进入颍川之后,各关口都已派去兵马暂驻。

    是以,张韩下令暂且在关上停驻休息。

    曹操走的是新郑,从平原前去河内。

    顺带领五万屯民迁徙,期间保证粮草水源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