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为畅快,从地方的风土人情,聊到已经历过的各大战事,言无尽,宾主欢颜。

    荀攸感觉张韩这人,其实挺好相处的,而且心中也明镜,言语之中,他又对族叔荀彧颇为尊敬敬仰,一派亲和。

    其实是个不错的年轻人。

    “侄儿!喝!”

    就是有点没礼貌……荀攸心说,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喝醉了才这样,但仗着叔叔赏识,竟也一口一个“侄儿”,成何体统!

    荀攸大了张韩至少十六岁!

    还能不能要点脸了!?

    “伯常,”荀攸此时缓缓正色起来,对张韩立身拱手,道:“既然今日相谈甚欢,有些话,攸还想问询一番,万望伯常回答。”

    张韩在左下第二位立即抬手,和首位的曹昂对视了一眼,又看向荀攸道:“我知道你要问什么。”

    “江上截杀之事,险些要了我和子脩的性命,难道要我息事宁人吗?”

    荀攸面色一凛,知道已不需要徐徐而言、转弯抹角了。

    索性将钟郜之前来准备补偿张韩的决定说了出来,一个家族、一份惠及全军的大礼,看能否收下。

    张韩沉吟了片刻,伸手在案牍上敲打了许久,律动的敲击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俄倾,他抬头看向荀攸,笑道:“侄儿,你说,是真相重要,还是我敲山震虎重要?”

    “敲山震虎,”荀攸想了想,他也不了解张韩,但看他这一番动作,就是为了震慑各家族,让他们不敢再轻易暗算。

    结果张韩摇了摇头。

    荀攸错愕,试探性的问道:“难道是真相!?”

    伯常竟还有这种尊奉“规矩”的原则?凡事都要讲求真相,非黑即白吗?

    结果张韩又摇了摇头。

    这下荀攸迷茫了,愣神的看着张韩,心里大呼没道理,都不是你叫我选这两个干嘛!?喝多了?

    张韩咧嘴一笑:“没有真相很重要,真相就算是给出来,无非是推脱给山贼,又或者逼迫一个小族承认而后他跑掉便是。”

    “这事儿又不是没经历过,当初堂堂一州刺史,不也用此法妄图暗害老太爷吗,最后是谁的罪责?贼将张闿,可不管真相如何,后果得要承担。”

    没有真相,就可以一直强征各族出资,真狠。

    荀攸默然不语,知道了张韩的心意,也就不再多纠结于此事了。

    他的行事风格,真像那位曹公,抓住良机,雷厉风行,绝不手软,狠辣霸气。

    不愧为深受器重的年轻人,所以才能在这般年岁,就与其他众长谋士同列。

    罢了,反正荀氏无忧,这位大公子、主簿,以及那两位沉默寡言的将军都未曾对荀氏恶意相向,足以见得,他们把颍阴荀氏当做自己人。

    于是他很自然的岔开了话题,又聊起了平日爱好,听到张韩说爱好“文史”的时候绷不住面色奇怪了一下。

    就算知道是文策、读史,也忍不住心中哭笑不得。

    “伯常最喜读什么书?”

    “喜欢夜读春秋,”张韩斩钉截铁的笑着说道。

    这一句直接引来了典韦、曹昂的满头问号。

    你什么时候晚上看过书!?

    张韩面不改色,依旧笑着吹嘘,“其中记载一个故事,我记忆犹新。”

    “伯常请说,”荀攸自信一笑,觉得若是论这个,可以谈数日不休,自原史、野史、风评到心得,无不擅长。

    他倒是也想听听张韩喜欢那些记载、典故。

    “庄公十一年,夏六月,宋地宿,某村落遭贼害,家家盗空,有当地大族严于防范,于是十里之内,百户之中,唯一幸免;故,众以其家完好为由,告发官府,指认此家为贼,家主听闻后,于一夜自盗家中钱粮于众,故平息,相安无事。”

    这个故事有什么特殊的吗?曹昂和陈群同时心想。

    而且在座三名儒生都在疯狂的回忆这特么是哪一部记载的典故?!

    一点印象都没有,其中人物、时间和地点记载都极其模糊,不可能录入书中,定是张韩这小子当场现编的。

    但仅仅半个呼吸的瞬间,三人先后灵光一现。

    荀攸率先抬起头来眼神幽怨的看着张韩,无语至极。

    啧,他居然在敲打我。

    张伯常不当人子,他连我们荀氏都不想放过!?

    (本章完)

章节目录

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三天四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三天四包并收藏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