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销量的走势,并没有因为这些闲杂人等的闭麦而结束,第五、第六天继续高歌猛进,单日突破了二十万张的专辑销量。

    下单的数额也还在不断地增加,唱片工厂那边,生产线都快冒烟了。

    专辑的首周销量来到一百七十九万左右。

    销量成绩实打实的干到了本世纪的专辑首周销量纪录的榜单第一位。

    许多乐坛名宿的年销量甚至也达不到这个数字。

    钻石唱片的认证不仅做到了国内的认证,国际的唱片认证协会RIAA,高琎也向他申请了亚洲这边的唱片认证。

    区别于国内的级别,国际的唱片认证,金唱片起步就是五十万,白金唱片更是要一百万,然后是双白金,持续到十白金的销量,钻石唱片门槛是一千万!

    毕竟西方的唱片协会起步更早,而当时在国内还没有构筑起音乐付费的理念之前,西方购买唱片就成为了一种消费。

    上个世纪破百万、千万级的唱片大有人在,但进入新世纪之后,同样的唱片市场的低迷这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

    因为网络时代的到来,让音乐的消费种类多了起来,不是所有人都想买实体专辑,如果能用更低廉和方便的手段听到自己想听的音乐,那也没什么必要去购买实体专辑。

    新世纪后的欧美乐坛,销量破百万的依然不少,但能上千万的已经没有了,最起码新世纪的专辑销量上限顶天了也不会超过八百万这个数据线。

    而且随着偶像经济的抬头,销量灌水的操作在实体唱片方面尤为的突出。

    这也让唱片的认证标准越发的严苛。

    一个富豪粉丝能一口气买成百上千张的专辑,而且还是大优惠的那种……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叶桓丘要限制单一IP只能购买三张,超出三张之外的数量,基本上就不太是为了音乐而付费,纯粹是为了偶像而花钱。

    高琎为叶桓丘申请RIAA唱片协会的认证,自然是要把这张专辑的含金量拉满。

    其他乐坛走偶像派的歌手,国内的认证是有,同时也会找一些已经没落的专辑协会做国外的唱片认证,饭圈粉丝一听到是一串英文数字的协会就已经开吹了。

    要真拉到RIAA的唱片协会认证上,他们偶像连金唱片的认证资格都没有。

    别说偶像的粉丝们鸦雀无声,这些年来不断地造星、流水线生产唱跳偶像的经纪公司此时此刻也在怀疑人生。

    偶像经济确实挣钱,但那也得追溯到十年前了,那时候是蓝海一片。

    等群魔乱舞的选秀时代开启后,就已经逐渐失衡了。

    很多经纪公司大量的招练习生进来,很多都没能出道的,那就等于投入进去的钱打水漂了,即便能出道的也不能保证红起来。

    如果只是十八线的小偶像,那赚的也不多,能把身上的债务还清就不错了。

    事实就是这些搞偶像经济的经纪公司如今一百家里头能有一家挣钱的就不错了,剩下的维持收支平衡的也不足十分之一,其余的基本都亏钱。

    随着经济下滑的大势推进,大部分还能活下来的偶像经纪公司,要么是之前底子厚,要么就已经开始玩无赖的套路了。

    譬如从这些已经不能出道的练习生身上,把培训费给薅回来。

    但这些也就是饮鸩止渴,并不能挽救颓废的偶像产业。

    现如今,叶桓丘这种逆天的专辑销售成绩,基本也算是终结了偶像经济的‘神话’,再厉害的资本推手,包装得再精美的偶像。

    也比不上叶桓丘一个!

    你可以说叶桓丘只是个例,可偶像经济捧出来的顶流,那也是个例啊。

    最红的天花板,拉过来跟叶桓丘一比,还有很长一段差距。

    既然培养不出顶流天花板,那中小型的偶像经纪公司还有坚持的必要吗?

    偶像产业也逐渐演变成为了夕阳产业,溃败之势如同决堤的江水一般。

    ……………………………………………………

    叶桓丘这几天手机上收到的消息一直没有间断过,几乎隔三差五的就有人询问起《若梦》这首歌,到底是用什么方法实现男声化为女声的。

    有的人猜测是用AI修音,也有觉得是靠专业软件调试。

    关于这样的讨论就没有间断过。

    包括杨朝月她们几个关系比较近的,也是好奇的发消息询问过。

    叶桓丘简单的三个字作为回复:

    “我唱的!”

    至于信与不信在她们,而不在叶桓丘自己。

    同时陆续收到的一些消息中,有一条是比较显眼的,之前有过合作的单伊淳,发过来一条小心翼翼式的留言。

    “叶老师祝贺您专辑大卖……不知道您最近是否有空,我手头上有个通告,需要找一个歌手合作,不知道您是否有时间,如果有空的话能否见面详谈,若是没空也没关系,抱歉打扰您了。“

    单伊淳也收到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我,词爹曲皇,你拿我当牛马!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书林文学只为原作者流云散人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流云散人并收藏我,词爹曲皇,你拿我当牛马!最新章节